四川:高考加分改革 莫再折騰教育了
雖然現在中國的教育體制已飽受詬病,諸多迫于高考壓力而自殺跳樓的事件頻頻見于報端,陳腐的教育制度似乎已走到了山窮水盡之時。社會各界要求教育改革的呼聲此起彼伏。畢竟教育關乎一個國家的未來。其地位舉足輕重,不可小視。于是,教育部也蠢蠢欲動,相繼推出教育改革命題,邀國民參與討論。前陣的“是否取消文理科”等都引來社會的強烈回應。但是,終無果。全國各地區也順應這種呼聲,對高考的考試規則縫縫補補地做了些修正。四川的高考加分制度的改革,算是這種潮流中的一個產物吧。
雖言“改革”,但是筆者未見這項改革的前瞻性和建設性意義。縱觀加分條例,其中一項條件是“獲省教育廳表彰的省級優秀學生”。“優秀”二字,這概念可模糊了。成績高是“智商優秀”,誠實守紀是“品德優秀”,酷愛運動是“體育優秀”,能歌善舞是“藝術優秀”等等。這里面所涉及的一個學生的各方面可寬了去了,條例中可沒給出任何可供遵循的細則。
還有一項是“高中政治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跡者”,這個就更抽象了,都是在校學生,其能在“政治思想”上有什么“突出事跡”,除了那些百年一遇的“求助落水兒童”“拾金不昧”等等事跡之外,我們能通過什么評出一個學生的“政治思想”呢?這些模糊的概念,給擔當評論重任的班主任很大的裁決權。足足20分,這對一個高考的學生,甚至可以直接從落選的高考榜上,直接提到重點大學的名單里面。這“生殺”大權可大了。
班主任手中的生死大權如此之大。高考給人為的操作的余地就很大。這自不然便會讓我們去猜想,那些有權勢的孩子會不會瞬間都變得“政治思想突出”的孩子。學生的家長會不會想盡一切辦法賄賂班主任以求得一個“優秀學生”的名額。這一切我們都很難保證,所以說,這其中的公正性玄乎得很。
這項改革對高考教育制度的弊端絲毫未觸及,在公平性上卻大大打了折扣。那么我們寧愿忍受之前的高考錄取制度的“死板”也不要有這么多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至少未改革前的制度可以讓每個學生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然后,憑借硬性的分數劃分,該上個什么檔次的大學,我們都認了。如今,來這么多加分的政策,那些家里無權無勢又無財的學生,該擔心了,沒有外力,我怎么跑得贏別人?
真希望我們的教育改革者不要折騰了,實實在在的做點事情吧,要改革就大刀闊斧地改。如今的教育制度已經漏洞百出了,不是小毛病。縫縫補補地做細活解決不了什么問題,在整體的制設計上做翻新才是正理。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