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權威性 我們該信哪個大學排行榜?
“孩子就要高考了,全國那么多大學,該報哪個?學什么專業?”高考日益臨近,不少考生和家長著急了,他們把求助的目光投向“大學排行榜”。
然而,“大學排行榜”多,讓人難以選擇。
該信哪個排行榜?
自1987年有機構發布以在國際權威刊物上的論文數為指標的“學術榜”以來,國內公布的“大學排行榜”有100多個,先后有20家評估機構和與之相應的指標體系“亮相”。
曾在某機構參與大學排行榜編排的工作人員稱,雖然各種排行榜參照的辦學資源、師資水平、學術聲譽等核心指標差別不大,但不同機構賦予這些指標權重不同,加上統計口徑和數據采集路徑不統一,往往結果不同。
記者從各機構發布的2009年中國大學排行榜看到,同一所大學在不同版本排行榜上的排名常常不同,這讓眾多考生和家長摸不著頭腦。該信哪個排行榜?
潛規則是否存在?
有人透露,目前國內大多“排行榜”是贏利性的。一些機構主動為1500多所大學排名,眼睛盯的是其中的商機。天津大學、南開大學曾公開表示,曾有大學排行榜制作機構找上門來索要“贊助”,被學校拒絕了。
在某門戶網站發起的一項“大學排行榜到底有沒有潛規則”的調查中,77%的網友支持存在潛規則的觀點,并認為“沒有潛規則,那些做排行榜的人吃什么?”
有網友質問,排行榜負責人稱排名并非人為能決定的,可那么多指標的數據,是從什么途徑得到的,選擇的是哪個途徑的公開數據?這里面有沒有“貓膩”?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楊玉圣認為,現有的“大學排名”存在評價者缺乏權威性和評價指標“一刀切”等缺陷。
該怎么排名?
內蒙古大學校長陳國慶認為,大學沒有必要排名,只要評定合格或不合格就行。“某些單科類大學受以綜合實力作指標的排行榜影響,一味追求大而全,結果連自身擁有的優勢也喪失了。”
也有人認為,有排名總比沒有排名好,關鍵在于怎么排更科學,更有公信力。天津大學校長龔克認為,大學排行榜在一定程度上為公眾了解和選擇大學、了解和選擇專業提供某種幫助,公眾對大學排行榜還是有切實需求的,不宜簡單以行政命令禁止。
“大學排行榜很難做到絕對公平,但它首先必須公開透明,這樣才能方便消費者或高教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排行榜。”華東師范大學教授謝安邦說,大學排行榜作為專業性很強的研究領域,應該提高專業化水平,增加技術含量,保障排名做到科學有效、客觀真實。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