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09年高考需放松心情家長也要輕松面對
近年來,每到高考前或高考后,都有不少因高考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或家長。曾有心理專家做過一項調查,有80%的應試學生在高考前并沒有注意到自己的心理狀態,結果有近三成的學生因沒有做好心理準備而在考場上未能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水平。這項調查還發現,有65%的學生有不同程度的考試焦慮。
何為考試焦慮?六醫院精神疾病預防控制科主任曹鴻義給出的解釋是,焦慮是對未來活動的預想而引起的緊張不安,憂慮甚至恐懼的情緒狀態,而考試焦慮是特指學生由于高考帶來的焦慮的波動狀態,是一種情境性特質焦慮,既有穩定的一面,又有情境化的一面。曹鴻義認為,考試焦慮對學習和高考的作用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適度焦慮具有“預警”和“發動”作用,可維持大腦的興奮性,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從而提高注意力和反應速度;完全沒有焦慮也會影響學習,表現為缺乏動力,注意力渙散,難以持久;過度焦慮則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
歸納近年來就診的考試焦慮類型,戴濤認為,調整期待水平很重要,考生、家長、老師不要目標定得太高,給考生造成心理壓力;考生在考前半個月也要調整平時的學習方法,提高應試技能。戴濤說,心理學研究表明,過度緊張不利于考試發揮,這就要嘗試一些簡單易行的身心放松方法,如隨個人愛好聽輕音樂、打籃球、做運動等;和同學、朋友、家人聊開心的事;閱讀分享幽默笑話故事;照鏡子,將表情定格在微笑狀態1~2分鐘。除此而外,適當的團體調整也有必要,通過以班級或小組為單位,對學生進行團體舒緩。而家長也要為孩子營造一個放松的環境,必要時可以有計劃地帶孩子放松。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