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素質評價納入09高考選拔體制需循序漸進
今年進入高中新課改的各省高考方案雖然各有特點,但共同的趨勢是將高考由單一考試推向多元評價,尤其是將綜合評價作為高校選才的部分依據。綜合評價制度一是包括中學會考成績,以體現考生平時的學業水平;二是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囊括德、智、體、美,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等方面的表現。前者由于有相對剛性的標準,異議不多;而后者卻引起了不少人的擔心。為此,記者采訪了廈門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生導師鄭若玲教授。
鄭若玲說,對于將綜合素質評價納入高考選拔人才的重要性,人們基本上沒有異議。社會民眾之所以顧慮重重,主要擔心的是由于沒有剛性標準,綜合素質評價很可能會“異化”為滋生腐敗與不公的“土壤”。
那么,如何使高考改革穩步前行?鄭若玲認為,第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目前,可將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作為高校招生選拔的參考指標而非硬性指標,即實行“軟掛鉤”。這在教育價值觀上是一個新變化,對于社會民眾也是可以接受的一種微調。等時機成熟了,再逐步強化綜合素質評價的作用。第二,改革切忌“一刀切”,應先在小范圍進行綜合素質評價的試點,并隨時關注試點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研究與修正,取得相對成熟的經驗之后,再由點到面,逐步推廣。第三,應通過研究、試驗,逐步在中學建立起客觀、公正、操作性強的綜合素質評價制度,這一點非常關鍵,因為任何好的愿望如果在實踐中缺乏可操作性,就不具有實際意義。而且,如果評價制度缺乏可操作性,就容易受到不正之風的干擾,造成不公正、不公平,進而對學生產生惡劣影響,使素質教育的各種努力付諸東流。第四,在綜合素質評價的改革上,教育主管部門應承擔起監管的職責,社會輿論也要充分發揮監督作用。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