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高考作文:選用材料靈活 用材科學
本期的這兩道模擬作文題,都是材料作文。
在考場上如果遇到這類作文題,我們首先要認真審讀材料,選取立論角度,確定自己的立意。立意須在材料限定的范圍之內(nèi);要能觸及題目或材料主旨;要有時代感、針對性;要適合自己,利于發(fā)揮。
就這兩個作文題來說,第一個是命題作文:“給自己一縷陽光”,材料是調(diào)查結(jié)果,強調(diào)陽光對植物生命的重要性,由此聯(lián)想到“如果處于人生的黑夜,也別忘了給自己一縷 ‘陽光’”,從提示句看,“陽光”顯然不是實指,而是指面對挫折的積極態(tài)度,明確限制,做到選準材、立準意?晒┛忌l(fā)揮的是這縷陽光的具體內(nèi)容,它可能是希望、自信,也可能是樂觀、豁達等,弱水三千,考生可選取最喜歡的那一瓢來飲,保證文章立意明,個性強。
第二個作文材料是則寓言,考場上拿到這類材料時,先要抓主要情節(jié),準確把握寓意———盲目自大者沒有好下場;也可以更深層次思考狼何以自大的原因——— 狼面對放大的影子時,就失去了判斷力——— 進而聯(lián)想到如何正確面對他人的贊美之詞。還可以從正面立論,談?wù)_認識自我的重要性。不同立意可以看出考生不同的思想境界和認識層次。
立意確定后,考生在寫作中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一、選用材料要靈活?梢赃x取社會熱點材料,有現(xiàn)實性、針對性;也可以借鑒自然界的生存法則或倫理道德,豐富文章的內(nèi)容;還可以從歷史中透視人類前行的軌跡,從而對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多一份理智的人文關(guān)懷。當然在寫作時也不可把目光一味地投向古圣先賢,千萬不要忘記自己。自我的成長歷程、人生體悟是一個寶藏,只要有心開掘,將抽象深刻的思想與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融合,就能產(chǎn)生以小見大,化虛為實,舉重若輕的效果。
二、使用材料要科學。使用材料最關(guān)鍵的就是要緊緊扣住中心論點,把“論”和“述”有機結(jié)合起來。把觀點和材料簡單地堆加在一起是學生寫作的陋習,我們說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思想是文章的靈魂,而作者對材料的深入開掘,才是使血肉中生出靈魂的手段和過程,所以寫作中一定要注重對材料蘊涵事理的具體分析,做到說理充分,使思想意蘊深刻起來。
三、要安排適合考場閱讀的組合結(jié)構(gòu)。比如回環(huán)往復的結(jié)構(gòu),講究照應(yīng),講求顧盼,使文章形式上整飭,同時意蘊上層層強化。另外,段與段之間要保持嚴密的邏輯:或從具體直觀到抽象間接,或由個人到文化到人生境界,不斷拓深拓寬文章的作品的內(nèi)涵和思維厚度。
四、語言要講究文采。從閱卷實際看,語言是作文最直接被感知的元素,所以考生必須努力以精彩語言創(chuàng)造亮點。語言是思維的載體,調(diào)動我們的思維能力就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這是最本質(zhì)的方法;當然平時的擴寫、仿寫的訓練,也是一種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不可小視。
兩篇學生作文都有可圈可點之處。
《給自己一縷陽光》將“陽光”定位為“自信”、“高潔”、“微笑”,都是面對困境時的一種積極的、和諧的生活態(tài)度。論證部分采用了并列式結(jié)構(gòu)方式,意蘊比較豐厚。不足之處有兩點:一是論證更多地停留在材料的羅列和簡單分析上,論證缺乏力度。二是文章中寫自己的生活和體驗感悟太少?紙鲈u判會考慮打出一類B等的分數(shù)。
《沉浸在鮮花中的思考》觀點很明確,題目很有詩意,形象地點明了中心。觀點認識雖略顯簡單,但作者是有感而發(fā)的,是來自生活的思考,所以寫得自然、真切。另外,該考生運用材料的能力比較強,對課本上方仲永的故事進一步挖掘,與論點結(jié)合緊密,表現(xiàn)出作者思維的敏捷和靈活。若說不足,文章后半部分思路顯得凌亂,內(nèi)容上略顯空虛,所以結(jié)尾更多的是口號,缺乏說服力?紙鲈u判會考慮打出一類C等的分數(shù)。(作者系陜西師大附中高級語文教師,參加2008年高考作文閱卷工作。)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diào)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wǎng)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quán)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