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高考生多參加課外活動保持樂觀的心態(2)
6、 學會總結教訓
總結教訓重要方法就是糾其失敗的原因。首先考慮它是怎樣引起的?基礎不牢、反應遲鈍、急躁心理、身體不適、外界干擾、信息不足……考生對過去失敗要做正確的總結,要能夠客觀、正確地認識過去的失敗,去掉不必要的擔憂、擺脫失敗干擾,把考生的心理活動與客觀實際并列起來,總結經驗教訓,勢必走上成功之路。
7、 多參加課外活動,保持樂觀的心態
英國教育家斯賓認為“健康的人格寓于健康的身體”,只有保持健康的身體才會保證心理健康。科學研究證明,一些呼吸性的鍛煉,例如長跑、打羽毛球、籃球、游泳等,都通過運動釋放出一身透汗,從而會精神倍增,它可以使人增強信心,使之精力充沛。因為這些活動讓人機體徹底放松,從而消除緊張和焦慮的情緒,就會保持樂觀的心態。
三、 考前心理調適
1、 充分了解自己,充分認識考試的重要性
明確考試的具體要求,正確估計自己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水平,透徹分析自己考試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明確自己所選擇的奮斗目標。
2、 蓄成飽滿的考試情緒,振奮考試的斗志
考場的氣氛,試題的難易程度,考生考試的成功與失敗,都會使其情緒發生激烈的變化,這些變化對考生有積極或消極影響,這些情緒的體驗直接影響到考生考試水平的正常發揮,考試中的心緒不安,會導致考試的失敗,因此考生要力求形成自己的考前所特有的情緒振奮感。
3、 樹立必勝的信心,是發揮考生應試能力的一項重要的因素
沒有信心會導致考生在考試過程中心理的混亂,影響了自己實力的發揮,導致考試的失敗。首先,就應該從思想上提高認識,其次要強化考前的復習準備,再者,可通過一些模擬考試,使考生適應考試的環境,以此打消考生考試信心不足所造成考試焦慮的心理現象。
4、 自我心理的調整
考前考生要做到心態平和,學會自我放松。如在考前進行自我放松練習:一、想象自己就是老師,是在給自己的學生考試,而不是考自己。這樣就減輕了考試的緊張情境。想平時與同學在探討某一道習題,這樣反復進行,慢慢地便會緩解緊張情境,使整個考試過程都不再體會到緊張焦慮;二、學會積極暗示。心理暗示是一種啟示、提醒和指令,它會告訴你注意什么、追求什么、致力于什么和怎樣行動,因而它能支配影響你的行為,積極的心理暗示是一種正向的提醒和指令,會引導人潛在的積極動機,產生積極的行為。通過積極暗示,可以調節自己的心態、情緒、意志及能力,考生考前面臨緊張的考場環境,可以對自己進行積極暗示,告訴自己“這次考試我一定能行,一定能夠沉著應對”,在這種自我調整的作用下,會消除心理壓力,從而消除焦慮,使之心態平和。
5、 不斷進行自我激勵
激勵即激發、鼓勵,使人產生一種內在的動力,向所確立的目標前進。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研究發現,一個沒有受到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到激勵時,其能力可以發揮至80%-90%。這就是說,同樣是一個人,在經過充分激勵的過程后,所發揮的作用相當于激勵前的3至4倍。所以,要不斷地進行自我激勵。
6、 我最強,勝利是屬于我的
心理學家證明:讓一個人每天進行想象的步槍對靶子射擊,經過一段時間后,這種心理練習幾乎和實際射擊練習一樣能提高準確性。很多成功者都運用過此法來錘煉自己,從而獲得成功。因此,要想取得考試的成功,就必須在內心確立成功的自信。美國的著名心理學家愛默生認為:“生動地把自己想象成失敗者,這就使你不能取勝;生動地把自己想象成勝利者,將帶來無法估量的成功。”考試前,盡量放松神經,在心理想著你必勝的目標,然后讓你的創造性和自己有意識的努力、鋼鐵般的意志力去打消對自己的懷疑。
7、 科學安排作息時間
古人云:“人之心不可一日不用,尤不可一日不養”,在日常的高考復習中一定要主意科學安排作息時間,勞逸結合,不可暴學暴嬉。制訂科學的作息時間表,努力做到早睡早起,不開夜車,不打疲勞戰。這樣才能保證考試時具有充沛的精力,清醒的頭腦.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