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高校高招“去本地化” 促進入學機會均衡
距離2009年高考只剩下4天,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考試機構各項部署工作已基本就緒。6月2日下午,教育部舉行新聞通氣會,介紹今年高考招生計劃、考試安全、考試服務等方面情況。
報考人數下降3.8%,錄取率提高近5
%今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下降,招生計劃增加,錄取率將提高近5個百分點。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副司長姜鋼在新聞通氣會上介紹,導致報名人數下降的直接原因是適齡人口絕對數量下降。
據統計,今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報名人數約1020萬名(其中,應屆普通高中畢業生750萬名,占73.5%),較2008年減少3.8%,而同時,今年全國普通高校計劃招生數629萬名,比2008年增長4%。預計2009年平均錄取率接近62%,比2008年提高近5個百分點。
近年來,高考報名人數一直持續增長。2002年到2008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由527萬人增長到1050萬人。今年除廣東、江蘇、重慶等省份稍有增長之外,大多數省份高考報名人數減少。其中,山東報名考生人數為70萬余人,比2008年減少了約8萬人,減少幅度超過10%。河南省報名人數也比去年減少2.9萬人,洛陽市更是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報名參加高考的人數首次下降。
全國各地高考報名人數普遍下降引起了社會高度關注,此前有人分析原因包括:一是大學生就業難導致一部分學生主動放棄高考,二是多個省份實行新課改高考使得許多復讀生放棄高考,三是適齡人口絕對數量下降。“大學生就業難使高考降溫”一度成為熱點話題。
針對這一問題,姜鋼提供了一組數據:2008年、2009年、2010年我國應屆高中畢業生的數量分別為849萬、834萬、803萬。
“我不同意這種觀點,金融危機會對大學生就業產生影響,這是客觀事實。但不會是影響高考報名人數的主要因素。報名人數下降的直接原因是適齡人口數量下降,并且,今年的變化還不明顯。2010年應屆高中畢業生將會比2008年減少近50萬人。”姜鋼說。
重點高校“去本地化”促進入學機會均衡
2009年,中央部門高校屬地計劃安排比例比去年平均減少了2個百分點,減少的部分全部投放到中西部生源大省。這意味著,西部省份的學子進入重點大學的幾率得到提高。
姜鋼介紹,2008年,部屬高校屬地招生比例平均為30%,今年降到28%,而在2002年,這個比例是43%。這一數據變化顯示了教育部促進高教資源配置合理化的努力。過去,許多部屬高校為回報所在地政府的支持,在安排招生計劃時都有所傾斜。有的重點大學在屬地的招生比例甚至高達70%。
據了解,復旦大學今年在上海計劃招生比去年減少200人左右。上海交通大學也比去年減少了100多人,這兩所高校的本地生源均已下降到34%左右。其他高校如武漢大學、南京大學等多所高校在本地的招生計劃均較大幅度下調,其中南開大學在天津的招生計劃僅占招生總數的22%,天津大學則為18%。
重點高校“去本地化”現象源于教育部啟動的“中央部門高校區域協調計劃”。該計劃要求中央部門高校繼續降低在屬地安排的計劃比例,新增的及從屬地調出的所有協調計劃一律投向中西部生源大省。除了“中央部門高校區域協調計劃”外,為進一步促進入學機會公平,2009年教育部還實施了“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
“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今年共安排6萬個名額,由上海、江蘇等14省市面向山西、內蒙古、安徽、河南、貴州、甘肅等升學壓力較大的中西部6省區對口招生,使這些省的錄取率增幅均高于全國錄取率平均增幅。
此外,今年教育部6所部屬師范大學共計劃招免費師范生1.1萬名,其中80%以上面向中西部地區招生。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