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09年理綜卷分析點評及未來考試動向預測(3)
(三)生物部分
本次考試對主干知識的考察非常全面,將三本書的內容覆蓋得很好,從細胞、代謝、調節、生殖發育、遺傳變異、生態以及比較綜合的免疫和微生物一一涉及,知識廣度達到了全面性。同時,從知識的深度上看,題目的細節考察和能力要求都比較高。包括文字描述中的細節詞匯把握,包括表格和文字的信息推理,能較好的考察學生在生物學上的能力。所以很多題目,看起來簡單,但想要拿到高分還是比較難的。筆者自己做了一遍題目,發現自己只得到了70分,還是錯了一個空。這便是30題的第六問,沒能從題目的提示中想到“雨水的沖刷”這一答案。可見,這種實驗推理題是很難的,做題時往往會因為思考不到位而失分。
首先看看四個選擇題的考察重點:
第一道題,很多同學沒有進入狀態,上來看到這題,很容易誤選A選項。當年在課上總結過生長素高考階段只考察四個地方的產生(莖尖;芽尖;根尖和萌發中的種子),不難排除A了。我們談到過,生物的選擇題一定要反復推敲!回歸課本和我們在課上總結的重點知識主線。B選項是一個總結過的的考點,氨基酸上的氨基和羧基至少各一個才叫氨基酸。綜合判斷,選擇答案B。
第二道題考察細胞膜的結構還有功能,看似簡單,但乍一看似乎每個都對。此時利用我們所介紹的“找碴”法,不難發現D選項的“內外表面”有些別扭,其他幾個都找不出問題,都是我們總結過的重要信息點。
第三道題,很多同學看完答案后問我,說為什么不選擇C啊。這不就是各獲得了一半的DNA!我說:這題的難度設計在兩個字上“隨機”受精。如果沒有這兩個字,這題就是C了。而這兩個字讓我們看到生物學考察的難點——細節的理解,絕不是背誦!因為隨機受精,才能都有不同的基因型出現啊。
第四題C選項錯就在語言的陰險上:二氧化碳濃度大于360mg L-1時,不再固定二氧化碳.這中說法不對。超過這個濃度后,二氧化碳的固定照樣進行,只不過不再增加更多。
理綜二卷非常好,三道題考查了一道遺傳題,一道植物,微生物和生態的實驗問題,以及一道人體健康問題,三道題給的設問很有技巧,中間那道關于生態的題難度很大,筆者上下敲了好半天還是錯了一空。好在第一題和最后一題難度不大。
先談談29題,信息呈遞為數據表格,通過分析判斷出第一組和第二組試驗是正交和反交實驗,它的結果是后代產蛋當中青色大量多于白色,說明應該是核遺傳了。第三組是第一組F1代自交,第四組是第二組F1代自交,兩代自交結果明顯看出比例大概接近3:1,判斷出青色的蛋應是顯性。第五組是測交實驗,對遺傳學的知識全面考察!之后各空就不難判斷了。
再看第30題,是個相對比較難的題。題目設計背景是氮循環,利用山谷實驗。變量是樹木砍伐,結果變量之一是曲線中硝酸鹽的含量,但是很多同學會忽略題干中說到的溪水流出量上升。也就是說,這道題設計了兩個結果變量。這就是為什么在后面問題中常常出現“兩種……”的原因之一。設問有一定的隱蔽性:第1題中生物固氮很容易想到,但是還有非生物的固氮就很容易忘記了。當時題目要求寫兩個,我們用數學思維做分類討論,推出另一個必然是非生物方面的,于是就想到了大氣中的閃電。后一空比較容易,只用想到我們談到的自然界的生物分類:“植物;動物;微生物”就不難用排除法得到答案了。第6小問中考察氮元素從森林輸出的途徑。反硝化細菌都不難想到,可當時我就錯在這里,因為題目說了很久的“水流出會多”一直是個隱形的信息提示,可聯系到雨水沖刷帶走溶解在水中的硝酸鹽,但當時的思維盲區就是沒有想到,只好填了一個“被分解者分解”。第2、第5和第7問我們都曾經在課上有總結,直接講過了類似例題。第4問中的兩個原因的提示詞設計在第1空中,從植物和微生物兩個角度入手分析就沒有問題了。
最后一道大題難度不大,我們發熱肌肉酸痛,因為代謝增加,體溫升高以后,糖的氧化分解加強,耗氧量增加,而此時氧氣不足,有可能部分無氧呼吸,從而產生乳酸,導致酸疼。這份卷子最后一空是個是個陷井。發熱到體溫恢復正常過程中,實現了穩態,是哪些系統?題眼是“恢復正常過程中”,從而推出應該是免疫系統。
縱觀本卷。還是那句話:“回歸基礎,總結知識。善于推理,把握題眼”。下一屆的同學,建議在暑假的時候一定把學過的知識好好梳理一番,為來年的高考做好第一輪復習的準備。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