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松原2名女教師高考前賣作弊器材被捕(2)
警方找到購買作弊設備的家長和學生問話,收繳作弊器材,但因為尚未形成事實,所以沒有對家長或學生采取措施,“他們都正常地參加了高考。”
陳國慶介紹,涉案金額一共443540元,其中尚有46200元未交付,所以劉艷華的實際銷售額為397340元。
據劉艷華交代,3月間,她“看到網上有出售高考作弊用器材后,就通過郵購的方式買了一些”。陳國慶說,劉艷華的網絡“上家”到底是誰,公安機關正在追查,但目前還沒有掌握更多情況。
12日下午,在扶余縣看守所,當天見到劉艷華的扶余縣委常委、宣傳部長董桂芬告訴記者,劉艷華在看守所內心情非常不好,抵觸情緒嚴重:“本來是為人師表,突然成為囚犯,受不了。”
針對高考舞弊風波,松原市12日召開“高考工作情況說明會”公開回應。
松原市政府副秘書長來建華介紹,松原市今年高考過程中共查出違紀考生33人;高考結束前,公安機關相繼破獲兜售高考作弊器材等案件14起,抓獲犯罪嫌疑人34人,收繳竊聽、竊照、無線語音發射裝置683套。
除此以外,為防止替考行為,在考前采集了所有考生的指紋,對全市重點高中高二重點班學生也采集了指紋留存備查。經吉林省招生委員會批準,松原市各考場在綜合科目結束后,再次采集了考生指紋,最大限度杜絕替考行為。
另據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報道,今年高考期間,在吉林省農安縣,前去監考的長春市一些老師,甚至遭到了當地學生家長的圍攻毆打,上交的作弊學生的材料,也被當地學校的一些主考瞞報。
新華時評
松原高考舞弊非個體行為
已有群體化、產業化特征
在松原市發生的這起高考舞弊案中,除了不法商販生產和兜售作弊工具外,個別教師棄師德師道于不顧,為舞弊行為推波助瀾。這說明,高考舞弊已不僅僅是考生的個體行為,而是表現出了群體化和產業化特征,形成了一個利益群體,與高考管理關系密切的個別教育工作者也已陷入其中。這也說明治理高考舞弊仍然是一項艱巨任務。
分數面前人人平等的高考準則,被認為是維護和體現社會公平的一項重要標尺。任何高考舞弊行為都是對其他考生權利的踐踏,是對社會公平的挑戰。
發生在松原市的這起案件啟示人們,防治高考舞弊要“兩手抓”,除了做好考生工作外,還要投入更大精力做好教師等相關人員的工作,防止相關人員“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借高考違法牟利。公安和教育主管部門等要持續形成高壓態勢,對參與舞弊的人員一經查實嚴懲不貸,抓住典型案件向社會公告,形成震懾和警示效應。此外還要加強制度建設,要建立更嚴格的巡查、監督制度,比如異地監考。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