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高考學子棄考 是壓力大還是能力差
時代的發展,九年義務教育的實施,在我國被奉為“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高考,場面有所好轉,但09年88萬高考學子的棄考卻不得不讓人反思現代教育;六起團體舞弊案例,是什么讓舞弊之風讓現代人習以為常;是什么讓學生有了棄考的念頭;又是什么在考驗著我國當前教育的質量呢?
學子棄考 是壓力大還是能力差
據教育部統計,09年應屆畢業生考前棄考學生高達40萬,參加了高考報名,第一天有45萬名學生沒有參加考試,次日又有3萬學生棄考,這是我國自恢復高考以來最為嚴重的棄考現象。學生棄考背后究竟會有些什么因素呢?據此筆者作了一次相關采訪。
雖然現在“讀書無用論”甚囂塵上,但學生想通過“寒窗苦讀,金榜題名”來實現美好未來依舊是趨勢。根據調查分析,學生棄考自身主要存在以下兩個方面:外在壓力太大,承受不;知道自己的底,沒有把握,選擇逃避。學生承受能力為何會如此脆弱,這與十幾年的學校、家庭教育能分割開來嗎?
大多數學生表示,自懂事以來“考高分”就是父母的期望,老師的愿望,許多家長、老師、親戚朋友在學生面前隨意談論成績,互相攀比孩子的成績已成不可回絕的話題。想方設法考高分也順應成了學生的必攻課。成績不佳的學生也隨著抨擊長大,心理的叛逆心越來越強,反正認真成績也提不上,別人照樣議論紛紛,還不如放手玩一把的心理慢慢增長。高考一到,放棄考試成了這些學生逃避現實的路徑。也有學生講到:想早點進社會打拼、創業,可十幾年學習生涯都走過來了,又何必急于這一時呢,學習要過程,但結果能忽視嗎?
考試舞弊 是現象還是現狀
09年高考,查處團體舞弊案例6起,其中吉林省松原市竟出現學生在考場上強搶他人試卷抄答案,監考老師上前制止,竟受到學生威脅,學生出口便是:“你給我小心點”對老師尚是如此,對那些被搶學生呢?在當地農安縣,高考舞弊者竟圍攻公安屏蔽車和監考老師,這種現象的出現是什么給了他們底氣呢,當地校長對監考老師的警鐘“寧肯錯放十個,不可抓錯一個”,學生的“不舞弊就吃虧”心態;讓我們不得不反問,高考公信力靠誰來維持,教育是育人為主還是考分為主引人發思!
為何考場作風越來越渾濁,據顯示,高考舞弊上牽涉到教育主管部門,下到在教老師。在校任教教師劉艷華等販賣高科技作弊工具,獲利44萬元,有27名學生購買了其接收、發送答案的微型電子設備。為人師長尚如此,可想我國高考教育中存在的重大隱患。此案件是由一沒有購買到作弊工具的學生家長舉報出來的,在這里我們是否能夠讀到一些“重慶一中”何晶晶一位勤奮農村學生,一直名列前十名學子的棄考緣由。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