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理分科高考的弊端與對策
目前,我國多數省、市、自治區高考仍然實行文理分科考試模式,除了語文、數學、外語3科為文理科考生必考科目外,文科考生不考物理、化學、生物,理科考生不考政治、歷史、地理,音樂、體育、美術等學科無論文科還是理科都不用考,而是專門考。
在中學教學實踐中,事實上存在著考什么,教什么,學什么,重視什么的現象,也要面對不考什么,不教什么,不學什么,忽視什么,放棄什么的現實。高考起到無與倫比的“指揮棒”作用,國家課程方案規定的教學任務究竟完成了多少,國家制定的課程標準是否還是“標準”?中學整體教育教學質量究竟可以打幾折?只要是真正教育教學工作的內行都清楚。如何深刻認識文理分科高考的弊端,走出文理分科高考的死胡同,本人提出一種解決思路,以期拋磚引玉,探尋根本解決辦法。
一、高考實行文理分科考試的弊端
1.不利于全面貫徹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每個人的發展也是如此,如果不能實現每個人的全面發展,就不能實現每個人的協調發展,如果不能實現每個人的全面而且協調的發展,就不能實現每個人的可持續發展。而文理分科考試,只能導致人的素質片面發展、畸形發展,不可能實現每個人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不利于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違背黨的主張和國家意志。我國《教育法》第五條對國家的教育方針這樣規定:“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黨的十七大報告對黨的教育方針做出最新的表述:“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實行文理分科考試,難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必然導致重視一些學科,忽視一些學科,不是短“文”的一腿,就是短“理”的一腿,不是缺少科學素養,就是缺少人文素養,教育方針的貫徹有名無實,教育質量大打折扣,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對于一個人的發展猶如鳥之兩羽、車之兩輪,缺一不可。
3.不利于基礎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和高校選拔優秀人才。近20年來,盡管素質教育被叫的震天響,高考分數是硬道理,“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考考考--教師的法寶”“學校的升學率就是學校的生命力”。學生家長、教育主管部門、地方政府乃至全社會無不將升學率,甚至是重點大學的升學率作為評價一所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得失成敗的唯一標準。在層層重壓之下,急功近利的教育價值觀和違背教育規律的教育政績觀主導和支配學校的發展,素質教育被置之腦后,教學圍繞高考的指揮棒轉,許多高等學校也只能招到一些素質片面發展的學生。
4.違背基礎教育現行政策法規—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是國家重要的教育行政法規,在實行文理分科考試模式的背景下,考試學科與非考試學科被人為地分成三六九等,重視考試學科,忽視非考試學科是司空見慣的現象,“開齊課程、開足課時”就成為“講在嘴是、寫在紙、帖在墻上,唯獨落實不到行動上”的遠大理想。
5.脫離“考試王國”的基本國情。從歷史上的“重文輕理”到現實中的“重理輕文”,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都無助于大師級人才的成長。從隋唐時代開科舉考試以來,從新中國成立60年來,又尤其是改革開放30年來,基礎教育發展的現實,諾貝爾獎與中國人無緣,在世界高科技領域不能占有一席之地,不能不引起人們用科學發展觀的視野來對中國教育質量的深刻反思。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