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理分科高考的弊端與對策(2)
二、根本改革現行高考體制的對策
1.在考試內容方面,必修必考,選修選考。把初中和高中開設的所有必修課全部納入中考和高考科目,全面評價學生素質發展水平;選修課程選考重點測試考生特長發展水平。
2.確立正確的“減負”觀,糾正錯誤的“減負”觀,關鍵是如何看待“減負”。完成學習任務、達成學習目標不存在沒有負擔的學習,把學習當作享受的人學習就是愉快的,不認為是負擔;把娛樂放在第一位的人就會把學習當作沉重的負擔。當然,這里的學習負擔是以受教育者的承受力和不損害身心健康為前提的。“減負”不等于考試減掉一些科目,更不等于以犧牲教學質量和受教育者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代價。常言道“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要成為優秀的“人上人”,就要“吃得苦中苦”,就得“加負”,而非“減負”;那些不能“吃苦中苦”的人,選擇“減負”就只有選擇做普通人的機會。
3.學歷證書頒發和升入高一級學校的資格必須嚴把質量關。必修學科變成必考學科,并且必須達到合格以上的水平才能準予畢業和升入高一級學校,不得將學歷證書發給根本不具有合格學歷水準的學生,必修學科未達到合格以上水平的考生不得升入高一級學校。
4.取消一考定終身,用多次考試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把考試學科分散在初中七、八、九3個年級和高中一、二、三3個年級,逐科通過考試,合格一個科目發給一個科目的合格證書。必修學科達到合格以上水平的考生才有資格升入高一級學校。在終身教育時代,既然高考取消了年齡婚否的限制,受教育者有權利多次選擇升入理想高等學校就讀的機會。
5.用科學發展觀導向考試。把各級各類考試與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學生乃至每個人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有機統籌起來。充分發揮中考和高考的“指揮棒”作用,創造一切條件讓“指揮棒”服務于和服從于基礎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高校選拔優秀人才的實際需要。
6.各級各類考試本身要求突出素質教育的重點。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來設計各級各類考試,國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制定與時俱進的人才培養標準,讓人才標準引導人才成長。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