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落孫山如何走出陰影 專家指導落榜生成功路(2)
對于選擇復讀的落榜生,王極盛認為,由于復讀所要承受的心理壓力比一般學生大得多,不是每個落榜或錄取不理想的考生都適合走復讀這條路。但他同時認為,選擇復讀,只要刻苦努力,同樣可以創(chuàng)造異彩。王極盛說,僅北京大學每年招收的新生中有10%至13%的復讀生,從2000年至今連續(xù)幾年的高考狀元中復讀生都占10%的比例。(記者王思海)
一位優(yōu)等生落榜后的情緒落差新華網武漢8月6日電武漢一位平時成績優(yōu)秀的考生,滿懷上名牌大學的夢想,不料一考砸了鍋,以至情緒一落千丈,日常行為出現(xiàn)一些反常表現(xiàn),甚至以“出走”“自殺”威逼家人。
武漢市漢口某重點中學一位男生汪漢橋學習成績向來不錯,多次調考成績均在600分以上,滿懷上名牌大學的希望,沒想到今年高考砸鍋了,只考了400多分。不但“名校夢”未圓,其他二類學校也沒門,這一打擊對他來說非常沉重,高考后行為表現(xiàn)反常,沮喪,偏激,變得不近人情。他的母親悄悄走進了武漢精神衛(wèi)生中心,向精神衛(wèi)生專家劉小林談了兒子的反常表現(xiàn),
劉小林歸納為幾點:一是埋怨,埋怨父母管得太多,都因為一切是父母的主意,父母的安排,是父母壞了他的事;二是違拗,父母說什么,他就一定反過來,母親好言相勸“你還是復習一下吧”,但他就堅決不看書,甚至把書摔在父母面前;三是激惹,有一點小事就發(fā)脾氣,與家人堵氣吵鬧,父母多勸幾句,他就以“出走”相威逼、以“自殺”恐嚇家人;四是冷漠,對不理不睬,母親為他考試跑這跑那累得生病了,父親工作忙,叫他照應一下,他竟然不聞不問,連端茶送水都不干。
目前,汪漢橋在家里的情緒反應,或煩躁不安,或郁悶發(fā)呆,整天埋在網絡游戲里,不顧一切地玩,也不看書學習,主要靠這個打發(fā)時間,家里來了什么人都不理睬。
劉小林就此談到,這是受挫之后的情緒反應,汪漢橋的例子很典型。由于今年高考成績普遍下降幾十分,考生分數(shù)偏低,與期望值相比落差較大,心理壓力也增大,情緒反應異常的學生,相對往年要多一些。劉小林建議,第一,還是要端正對高考的認識,高考不應是人生的“獨木橋”,風物長宜放眼量,不能自暴自棄;第二,要正確對待這次考試失誤,找出考試中心理情緒、各科知識掌握與運用以及技巧上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作出調整與完善,以利于復讀、來年再考時更好地發(fā)揮;第三,不能把責任推給家長和老師,怨恨家人,要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找到情緒落差的根源,增強內在的修養(yǎng),提高心理素質;第四,不因一次受挫而全盤否認自己,要看到自己有良好的基礎,樹立信心,拿出勇氣和斗志以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奮力拼搏,用“不考名校不罷休”的精神來鼓舞自己;第五,視野要開闊,盡量多和家人、同學、老師交流,靠玩游戲發(fā)泄不僅解脫不了,反而會越陷越深,難以自拔,長此以往,會滑入危險的深淵,不僅是耽誤一次高考,還會影響到整個人生。劉小林提醒說,如果他的這些情緒反應,短期內實在無法排解,那一定要帶上他本人找心理醫(yī)生咨詢,不能任其蔓延下去。(注:為保護個人隱私,文中汪漢橋為化名)(記者俞儉)
“我還要再考一次!”一位復讀生的大學夢
“我還要再考一次!一定要考上本科!”家住江蘇省高郵市的馬揚三次高考落榜,也三次下了這樣的決心。
據馬揚介紹,第一次高考只考了300多分,有幾所職業(yè)學校給他發(fā)來了通知書,父母也勸他上,但他不甘心,決定復讀一年;第二年,考了400出頭,依舊榜上無名,他覺得當時成績處于上升期,于是決定再補習一年,爭取考個本科;今年是第三次,誰知由于數(shù)學偏難,總分只有417分,馬揚又一次下了決心——“再考一次!”“平時數(shù)學是我的強項,模考能穩(wěn)定在120分左右,誰知這次太難了,只考了45分。數(shù)學考砸了,其他幾門也受影響。要不是數(shù)學,考個本科沒問題,明年我要再搏一次!”電話中,馬揚流露出他的不甘心。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