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狀元說禁提不容易 既是壓力也是動力(2)
周麗詩:"高考狀元"的商業味道越來越濃,很多產品都找他們來代言。但是,這有點不公平。首先,"高考狀元"是成績非常優異的學生的個別例子,但緊隨其后的那部分同樣優異的學生卻被忽略了,沒有人去表揚他們。其次,大多數學生的成績盡管沒有達到"狀元"層次,但也能夠考到自己理想的大學,這對學生自己來說,就已經是成功了。商家如果過度渲染 "狀元",會給我們心理上造成一定壓力,會感覺社會只關注第一,而忽略其他同樣優秀的學生,造成了大家的功利心。
提"狀元"沒問題就怕心態不對
胡可強:我覺得不存在什么危害,這考試得了第一,不就是"狀元"嘛,干嗎不讓提呀,不提"狀元"提"第一"就可以了嗎?既然有高考,那么考得最好的人為什么要藏著掖著呢?所以,什么提法不是危害不危害的關鍵,關鍵是大家能不能用平和的心態對待這個問題。我覺得"高考狀元"本來就是出類拔萃的,能夠取得第一名的成績,受到關注、成為焦點也是合情合理的。
"狀元"既是壓力也是動力
梁小蘭:"高考狀元"這個提法對學生的影響,要從兩方面來看。凡事都有好有壞,"高考狀元"會對學生造成壓力,但同時也是動力,沒有競爭又何來成績?但有些受不了壓力的學生,心理防線會經受考驗,這些都來自于家長、老師和學校對他們的期盼,或他們自身的愿望。我認為,對于強者來說,這并沒有危害;但對弱者,恐怕是雪上加霜。
多年前,重慶市甚至出臺條例草案禁止炒作"高考狀元",后來該條例又被取消,因為該條例很難執行。你覺得"狀元"熱炒屢禁不止的原因是什么?禁提令堵得住人們的口嗎?
利益驅使"禁令"堵不住嘴
王春芳:家長對"高考狀元"的關注,來自家長對自己小孩的一種期盼,期望借助"高考狀元"的榜樣來激勵自己的小孩向"狀元"的方向發展;商家對"高考狀元"的關注來自商家本身的利益,借助 "高考狀元"的名聲來達到宣傳自己商品的目的;學校對"高考狀元"的關注來自于同類學校的競爭,"高考狀元"對學校是一塊很好的宣傳牌子,打出"高考狀元"的旗號,學校的名氣也就更大,報讀這個學校的學生也會跟著水漲船高,學校的聲譽也會更好。所以,關于"狀元"的熱炒行為屢禁不絕。
東莞教育部門的做法出發點是好的,但實際上是治標不治本,只要社會對人才的衡量標準不變,人們的觀念不變,即使出臺了相關政策禁止,官方不提,人們私底下還是會提,換個名詞再提,這類信息還是會通過人們的口耳相傳傳出去。
不炒作"狀元"先讓高考進入常態
比比西:對高考以及圍繞高考所產生的各種關注,其實是"不由自主"的,要想不炒作"高考狀元",必先治療高考。因為,"狀元"是從高考這個鏈條上生產出來的--如果高考不"瘋狂","狀元"也不會引起這么多人的瘋狂。如今在"狀元"身上,"寄托"著多少利益啊--考生的錦繡前程,家長的望子成龍,學校的"教導有方",政府的"增光添彩",商家的錦上添花……狀元如此 "重要",怎不叫人趨之若鶩?可以說,什么時候讓高考進入常態、處于理性狀態了,什么時候人們的"狀元"情結自然就會大為減退。
關注"狀元"的動機符合社會規律
胡可強:"高考狀元"往往被當作人才,學校拿"狀元"來做招牌也是符合常理的;而大眾對"狀元"的關注就是一般受眾的心理,"高考狀元"也可以說是稀奇的,奇人奇事,自然就會去關注去了解;而商家為達到宣傳目的,就像之前某品牌學習機請了一批 "高考狀元"做廣告,這算是一種心理暗示吧,所選擇的廣告詞也是很有引導性質的--某某學習機,載我通向成功之路。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