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殿堂變身世俗火坑(2)
自揭內幕
藝術生家庭都有血淚賬
但是也有業內人士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潛規則不僅真實存在,而且已經在報考藝術院校的考試中泛濫成災。
北方某藝術院校的H教授表示:“大多數藝術考生的家庭,都有一本血淚賬。”據H教授介紹,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潛規則開始在藝術院校滲透。考官或者系里有影響力的教授一般手里都掌握幾個能考上的名額,但也不是隨便一個考生的錢就敢收,因為想交錢的人太多,而且交錢的考生里面也有水平不錯的。據介紹,現在要想考上北京的一些名牌藝術院校至少30萬。也有不交錢的,例如一個系要收50個學生,那前三名肯定不用交錢,那都是尖子和天才,考官是不敢把他們拿下的,總得有人撐門面。
剛從藝術院校畢業,目前在北京當歌唱演員的小剛,他考上的是外地一所著名師范大學的藝術系,他考試時幾榜都是第一,但是還是在考試前拜師輔導,并且交給了某些關鍵人物1萬多元辛苦費,這樣才穩穩地考上了。“當然像郎朗、李云迪這樣的天才,就不用交錢了。”
也有穩妥地收取好處費的方法,那就是考前輔導。H教授說:“懂得聲樂的都知道,考前輔導你幾個月,能管什么用呢?其實什么用都沒有,但是你要想考上,就必須得去拜師接受輔導,每課時就收取1000到2000元。西北某藝術院校一個系主任,課時費1200元,課時才20分鐘,這不是點石成金嗎?課外輔導大賺其錢,就造成老師不愛在系里教課,都糊弄學生,或者讓自己的研究生代課,自己都去外面教課了,考上藝術院校的學生得不到高質量的輔導。”
南京藝術學院影視學院副院長錢態曾對媒體爆料稱,一般每年在藝術類考試前,都會有各種費用高昂的“藝考輔導班”。這類輔導班有的是學校公開舉辦的,只為在考前對考生進行考前培訓;也有院校在職或退休教師私下單獨授課或開設輔導班。“老師教學生其實是無可厚非,正常地開辦輔導班對于學生來說也會有所幫助。但是,在這其中有許多人利用學生和家長的求學愿望,收取高額費用,甚至以‘走捷徑’為誘餌,直接或暗示考生家長送禮送錢。”
錢態稱,許多考生在報考藝術院校之前,家長總是盡可能地想辦法“找關系”“托熟人”。于是一些以“考試中介”為生的人們出現了,他們所有人都會聲稱自己與某某領導或者教師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并且大打保票能夠讓考生入學,所要的金額從幾萬元到幾十萬元均有。“這種中介大多是騙子,他們有的是院校的畢業生,有的是某某領導和老師的朋友,有的甚至什么都不是只是個圈內人士。有的人是做中介收取好處費,有的根本就是騙了錢走人。”錢老師稱,“這類人是最難杜絕的,每年都會出現,而且越是敢于開價敢打保票的人可信度越低。”
師德變味
收錢辦事就是“品德高尚”
H教授告訴記者一件他目睹的小事:北京某藝術院校一位二胡講師在家中對一個山東來的貧苦考生進行考前輔導,價格是40分鐘收400元,可是一時興起講了一個小時。當考生家長畢恭畢敬從包里掏出裝有400元學費的信封放到老師手里時,這位老師看了一眼,隨即“啪”地一聲把信封就甩給了學生家長。家長慌忙問原因,這位老師說了句“你看都多少分鐘了?”。學生家長立即又從包里掏出了400元,總共800元放到了信封里交給了老師。“我看到這個學生轉身出門時肩膀忍不住抽動者,肯定哭得很傷心。這位老師根本不考慮窮苦的學生和家長來北京求學生活是否艱苦,回去的車費夠不夠,而只認得錢。有些教師真是心如毒蝎啊。”H教授感慨。
“你去看看教授們的車與房,就知道他們多有錢了。”H教授說。他表示,在報考藝術院校時,有老師收你錢并且給你辦事,那還是屬于道德好的。例如他認識的一位在某藝術學院當領導的著名歌唱家,對自己沒把握辦進去的學生絕對不收錢。還有一些老師在考前采取了失蹤的策略,當有學生上門拜訪時,這些老師只從貓眼里看一眼,然后回答說自己不輔導,或者讓家人把考生勸走。辦藝術院校考前輔導班的張先生也向晨報記者透露,據他所知,有些有信譽的老師沒把握的不收費,有把握但是萬一考生沒有發揮好,考試沒過的,還有一套退錢機制。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潛規則”者都有如此“高尚”的品德。H教授說,有些藝術院校老師收了錢只能保證你專業課能通過,但是考生文化課不過,沒考上,他收的錢照樣不退。而且你明年要是再考,還得向他再交錢。
小剛:“考上的考生有時還得被繼續潛規則,我們學校的一些女生考上后還得繼續給老師當女朋友,還有的被老師拉到外面去陪酒,或者被老師帶到北京看演出,說是開眼界,期間老師對女生動手動腳,極其無恥。”小剛和H教授都指出,外地一些藝術院校“潛規則”現象比北京更嚴重。
(責任編輯:杜嬋娜)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