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09年高考狀元吳敵談學習方法
首先我認為,平時非常重要的就是集中精神及思維,我們班有些同學就是這樣子的,上課特別喜歡記筆記,然后老師在黑板上寫什么趕緊寫下來,還要用各種顏色的筆,粗細不同的筆 ,然后那筆記本打開跟那個什么一樣,然后五顏六色的一塊一塊的拼在一起,看上去可好看了,然后我有一段時間也這么做。但是最后發現不行,我正在想呢,這句話用什么顏色的筆,就發現已經不知道老師講到哪里去了然后這樣。總是在老師后面追的話,總是疲于奔命,總是在回憶老師講的倒數第三句話是什么,倒數第二句話是什么什么意思。然后盡量的比老師快一步,盡量的趕在老師之前,搶先一步去思考,否則就是等于每天總是灌注很多知識,自己不消化,然后晚自習的時候去一點點把一整天積壓下來的東西把它處理掉,這樣會花費大量的時間。所以說,從此以后,我上課做筆記很少,而且我后來發現老師在長年的教學當中積累一些非常寶貴的經驗和一些解題的技巧。比如說數學當中貌似一個整式的變形,但是有時候可能你用常規的方法就是一步一步按部就班的變下來,可能會需要幾十步。但是老師有時候在看似很隨意的添了一項或是很隨意的乘了一個什么就可以把這個式子很明爽的和你原來很費勁的得到的一樣的答案。然后當然了,有得必有失,這樣做的壞處就是真正要換掉一樣東西的時候必須要到處亂翻,因為沒有一個筆記本 ,翻開之后就會一目了然,所以說一般這種時候的話,我都會去選擇去看一些筆記做的很好的同學的筆記,其實大家可以這樣子,一節課下來回憶一下有沒有自己不理解不懂的地方,有的話馬上借一下同學的筆記借過來把相關的東西記下來,這樣的話用了很少的時間既聽了課又有了一本內容很簡潔的筆記。
我想講的第二點是,要堅持積累,這主要是對文科來講,文科的話需要一種狙殺神壇的力量。這樣的話,雖然在短期內看不出有什么效果,但是長期下來,當你發現的時候它已經很強大了。如果不積累的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沒有用。比如說你不記你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開始一分鐘大家還是沒有結果。想來想去想不出來是名句,現場編一個,例如什么原奧斯托拉夫斯基曾經說過。這樣子其實我也曾經看過其實積累好的話,像英語那些單詞會自然而然的映入你的腦海,你要做的就是挑選出來那些好的,然后用簡練的語言去概括,然后做好他們的安排順序。當然積累不是沒有方法的,積累是要有條理的,這樣做的原因非常明顯,不能說你看到什么東西就把它記到本子上。當你找的時候從第一頁翻到最后一頁。比如說我舉個例子,比如做語文中間的那個素材吧,看到一個好的素材,你首先要想他說明了什么它能用在什么樣的作文題里面怎么用,然后根據它的內容分類,然后記到一個相應的地方,到用的時候應用那些文學中的原話或是名人名言什么的你就把那些什么事什么的就把它的大概的意思記下來就可以了,或是記什么什么人在哪兒干嗎然后到寫的時候你自己再定一下。然后很多同學覺得高三了,再積累也來不及了 學習這么緊張還干這種事情,還不如多做幾套卷子呢。我想我自己在高考前做作業的時候,找一些哲理性,比較強的句子,到考試之前好幾張紙都雖然沒有用到今年幾個比較時尚的題目上。但是我覺得他對我提高作文水平還是有一定的幫助的。
我想第三點是,抓典型。這個特別是在物理方面。物理你發現做題多的時候計算題總是被提到,然后選修那部分呢,也沒有什么花口,實驗題一只手都能數的過來。所謂的新題都是從那些舊題中抽出來的。抽出來兩三道題目,然后拼在一起,即可成為所謂的一道新題。大家可能知道要從頭創造一個題目非常困難,而且初創題目的話也都是基于高中知識和一些我們都熟知的一些陳題。突然老師看到一個題目然后忽然想到把這個題的結論作為已知條件,然后在去推條件,這樣就創造了一個新題目。或者說我干脆什么都不變,告訴你已知條件用一種很委婉的方法,這個有時候看上去很玄乎,題目看上去看半天看不懂。但是實際真正的理解他之后,把它做下來很簡單所以大家一定要關注那些出現頻率比較多的經典的題目,這樣也是基本也是給新題難題打下了基礎,我在這舉一個例子,是今年高考物理最后一題。字面上有個磁場區,還有一個類似于“古” 字形的金屬 一個框架滑下來,古的上面是一根導線,下面口是個矩形的金屬框吧相信這個形狀呢一般都沒有見過,但是通電直導線大家都比較熟悉了,還有一個金屬矩形框 而且這兩個東西在磁場中間的時候,一個在磁場中另一個不在對整體的話,在哪個洛倫茲力在安培力上面。所以說,在那個矩形導體框先滑下 直導線在磁場中就把它當做直導線,然后再加上一個整體的能量和重量,當然他的重量是根據牛頓定律的累加,實際上都是一樣的實際上這兩個東西都是大家很熟悉的模型。這個組合到一起做成一個新題目。如果熟悉這個模型的同學都可以解出來這道題。
我想見的第四點是,抓住每次測試的機會,反思總結,查明自己的知識漏洞,大多數同學都做過考試后的反思。他們的態度是這樣的,我這次考試不夠理想,這次考試我雖然發揮比較好但還有很多不足,接下來的是主要是因為有些地方太粗心,然后再下來列舉自己,哪一道題目看錯了,最后感慨,如果這些分數沒有丟,我的成績會上一個檔次。下一次考試我一定要吸取教訓,好好努力爭取考更好的成績。然后老師在總結上批個閱字,然后發下來然后桌屜里一塞,然后下次考試再復制一遍類似的插曲。這樣的自我批評很泛濫也是很不誠懇,無價值的。粗心固然是丟分的原因之一,但是應該想想粗心的原因是什么,有的粗心是因為眼皮跳了一下,有的粗心是不善于審題,有的是出于運算 運算的經驗不夠,運算能力比較欠缺。所以說我們千萬不能以這種方式來打發老師的辛勤,每次用粗心掩蓋自己知識上的漏洞就可能在高考中設下了埋葬自己的陷阱。但是考究高考得失深層次的原因需要每次考試后做統計、分析這樣的工作,可能都是老是在做。可能大家 每次聽講評的時候老師會說哪道題我們班錯了多少人,下一段我們要重點做什么,如果這時候后一般都張大嘴巴,啊,很多用這種方法發現自己班上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比如說我的化學老師有個外號叫同濟,但是老師一般分析一個班,整個班整體的情況,他對個體是沒有辦法了解的 ,難道我們自己不能做這樣的工作嗎?我建議大家是拿一本專門的本子,從正面開始,因為到高三之后會有很多模擬考試,幾乎每次的模擬考試包括自己暴露出來的問題記錄幾個比較典型的幾個有代表性的題目。最好能在發現問題的題目旁邊寫上自己解決的辦法 這樣就可以。大家進入高三之后會面臨越來越密集的考試,希望大家抓住每次的考試機會爭取在高考前把漏洞都補上。
第五點,自己做題目有針對性,難易結合。很大多數學生是不喜歡做題目的,包括我在內。但是做題的作用是無可取代的,說大一點,他可以讓你熟悉運用知識,技巧方面的能力。說小一點它可以提高你的成績,但是如果你盲目做題的話,帶來的好處更多的是難受。所以大家不要把做題當做是麻木痛苦的一種體力勞動,也不要在題海當中殺紅了眼。看見題目就急紅了眼。這樣的話,整天都是埋在題海之中,迷迷糊糊的得不償失。一定是要適當的做一些難題吧。我以前聽說過一句話“取乎其上 得乎其中”意思就是去追求最好的才能得到中等的。如果你去追求中等的話,可能就得不到中等的。也就是放在題目中等的話,撐死了你把中等的題目全部做對。但是如果你適當的去研究一些難題的話就算沒有做出來但是你在做的過程思考的過程中肯定是有收獲的。這種收獲就是可以在你下次做一些中檔題的時候有一些更簡便的方法做出來。但是基礎題的話,也不能放棄。因為你需要大量的基礎題來保持自己的做題速度。至少你要在高考中有限的時間內把卷子做完吧 或者說在報紙上答案公布以后原來來答案是這樣的,這樣就太可惜了。另外不要自己擅長哪科然后自己感覺做那題特爽,然后就狠做狠做,然后自己最怕哪科,然后自己碰到那題就放到一邊。但是如果沒有插曲的話,現在高考總分很少。大家不要對自己弱勢的那些科目產生畏懼心里,從小到大這門,從來沒有學好過然后高三突然冒出來了,應該換個角度來思考,自己強勢的那些科目,你要用自己最小的努力換取更大的進步,啟發我們的思維,開拓我們的視野。我去清華的話一些教授介紹說,他們那邊很重要的一點學科間互相滲透,說不要覺得自己以后學物理,然后單單就學物理就可以了。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