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心理壓力大 需保持良好情緒狀態
鄭州市高三學生第一次質量檢測剛剛結束,有的學生考試成績不太理想,心理壓力開始增大,尤其是一些復讀的學生,晚上甚至“睡不著覺”。近日,記者就接到了不少家長對這方面的咨詢。對此,記者采訪了北大方正教育心理研究院高級顧問、鄭州心智家三優教育總督導,被譽為“國內真正來自高考(論壇)第一線的高考心理輔導專家”路應杰老師,請他為高三學子進行心理輔導,而他所講的許多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理念對即將參加高考的高三學生有著非常直接的指導意義。
考前4個月,要保持一個良好的情緒狀態
路老師告訴高三學生,在高考前的四個月時間里,要想“學得好”,就要努力保持一個良好的情緒狀態,學習時具有高專注度和高效率,而良好的情緒狀態指的是考生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積極樂觀的心態;在觀察分析問題時,首先看到的是有利的因素,要有強烈的成就動機(目標)和高自我效能感(自信)。與此同時,要使自己擁有能夠坦然面對內心可能產生的負面和信心不足等方面情緒(過度的壓力和焦慮、緊張、雜念、抑郁、強迫、失眠、“水平不升反降后”的沮喪和失望、越來越浮躁等)的能力;他對此提出幾種理念:當情緒低落時,要學會“察覺”和接納,“察覺”就是清楚地知道自己此時此刻內心的感受和情緒狀態以及自己正在做什么,“接納”則是接受其存在,不強化,不排斥,不掩飾,不逃避,帶著微笑和好奇來面對,不抵制,不說教,單純地觀察,擁有足夠的耐心和平靜……堅持做自己該做的事情絕不停止……這樣,負面的情緒會慢慢地弱化,最后使自己逐漸地平靜和釋然,達到內心的和諧,這種心理調整的方法也正是老子的“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思想的體現,針對有的同學對自己不自信而產生的苦惱,他和同學共同參與了一個心理學游戲,使大家樹立了一個理念,那就是“只要做,就有可能!”
學會欣賞高考生活的每一天
路老師還根據自己和十幾次陪伴自己的學生參加高考的經歷總結出:迎接高考的過程具有豐富的內涵,它能鍛煉人、成長人、磨礪人、塑造人……是一生當中難得的人生經歷;具有特別的色彩,特別的體驗,特別的感悟。如果樹立了“高考的快樂,快樂的高考”的理念,學會欣賞高考生活的每一天,你的學習狀態和效率、自覺投入的主動性將會達到一個新的境界。
他還特別告訴那些因為沒利用好過去了的時間而懊悔不已的同學說:“沒有比現在開始更早的了!”“四個月你還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情。”
在“學得好”的智慧方面他又特別提醒高三學生:“學而不思則罔”——要多思考——有感悟、有心得——使能力得到實質性的提高。”
基礎和能力不是特別強的同學要注意:“少而精”比“多而淺”效果往往更好,他還在講座現場解答了一些同學的“收獲和付出不成比例,很受傷”和“什么道理都知道,就是缺乏學習動力”的困惑。
第二輪復習要注重知識的思考、總結、遷移
高三的第二輪復習即將開始,在第二輪復習中綜合練習的比重將越來越大,在這個階段,路老師特別建議要注意兩點,第一是注意在綜合練習過程中不要忘記對基本知識的深化理解和靈活應用,第二則是要注意做題過程中和做題后的思考、總結、引申、發散、聯想和遷移。這個階段應該在認真總結第一次質檢中出現的問題的基礎上,使自己在下一個階段的復習更加有針對性,方法更加科學。
路老師還特別引用了四十多年前參加高考時用以激勵自己克服困難的一段話和高三學生分享:我用汗水播種,我用心血澆灌,我用無盡的毅力去迎接我的高考,我將用這次人生的磨礪鑄就我少年時的輝煌!
(責任編輯:王曉冬)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