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建議取消高考加分 對“裸考”生不公
代表、委員建議取消高考加分
正在進行的全國“兩會”上,多名代表、委員將矛頭直指高考加分政策,稱這是對絕大多數“裸考”學生極大的不公。
前天,全國政協委員杜黎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直言不諱:應當取消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等加分項目。
全國政協委員李鉞鋒也建議,應舉行高考加分項目聽證會,清理規范加分項目。全國人大代表段拉卡更進一步提議,今年高考前,全國應統一加分政策標準,杜絕各地亂“加分”。
話音剛落,即擲地有聲。昨天,山東有媒體報道,從2010年起,該省全部取消省內制定的加分等照顧性政策。
河南現狀
目前只有兩個項目有自定加分
省招生辦今年1月初發布文件顯示,今年高招,我省有17類考生可享受加分照顧。
這一規定較去年變化不大。不過,此后不久,省教育廳再次發文,要求今年對具備二級運動員資格的高考考生,進行資格審查和專項加試。
每年都會有考生無法通過加分復核。昨天,省招生辦新聞發言人鄭觀洲介紹,這種情況在17類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中都有出現,招生辦對加分考生資格復核的把控相當嚴格。
或許很少有人想到,引發“不公”爭論的高考加分政策,設置的初衷正是為了促進公平。
1977年恢復高考至今,加分優惠政策的權力,不斷從教育部下放,具體哪個項目可獲得加分,多由地方省份說了算。
不過,在我省,單獨制定的加分政策并不多,目前所有17類加分政策中的絕大多數,執行的都是教育部的統一規定。
鄭觀洲介紹,其中只有兩個方面,屬于“省內動作”。
一個是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水庫移民考生有加分優惠。
另外一個,屬于細節上的調整。教育部曾表態,對于散居地區的少數民族考生,可取消高考加5分的優惠政策。但我省在具體實施時,根據本省實際情況,凡是少數民族考生,仍可享受加分優惠。
數據調查
八成網友認為高考加分不能體現公平
昨日,商報進行了一項關于高考加分的調查。
84.2%的被調查者認為,高考加分已不能體現公平,14.3%的人認為,高考加分是否公平要視加分情況而定。
在鄭州一家保險公司工作的劉小姐說,9年前她高考時并不知道,省優秀學生干部和優秀學生會享受加分政策,且學校分有名額。
直到高考成績出來后,她才知道學校的優秀班干部名額給了班上一位成績特別好的女生。
在此之前,班上幾乎沒人知道,高考能加20分。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