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整互化點面結合 高考政治拿高分技巧
“我的政治課從來沒有布置過作業。我認為,文科考查的也是一種思維,只有不斷歸納總結,反復推敲高考原題才是拿高分的關鍵。”長郡中學政治教師彭曉方在2010年湖南名師高考大講堂中笑著說。
彭曉方從整合、集訓、預測三方面講解看似枯燥乏味的政治高考復習方法。
“該記的都記了,習題也做了不少,為什么政治考試不能拿高分?”許多同學抱怨。針對這一普遍現象,彭曉方拿出良方:同學們應該把握主干,實現知識整合。書本好比一棵知識樹,樹上的每個分支對應不同的知識點,只要梳理好每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做到零整互化、點面結合,想不考高分都難。
“面對材料題,很多同學都談虎色變,原因在哪呢?”彭曉方說,“大家一般沒有集中訓練,對題型把握不準,不能看透材料。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不善于進行知識轉換,例如不根據‘實事求是’的定義轉換出‘如何做到實事求是’,因而找不到分析材料的理論依據;二是不善于進行知識拓展,不明白利用規律的具體要求,導致分析較膚淺,造成失分;三是不善于將理論要點與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相互對應,進行合乎邏輯的演繹分析。”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彭曉方告訴大家,高考即將來臨,我們不妨對考試習題進行預測,一般我們是透視熱點,準確預測方向。比如“民族大團結”這個知識點,我們就從四個方面來下手。1. 分析狀況——結合具體材料尤其是圖、表,概括民族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狀況。 2. 分析原因——(1)從政治學角度分析堅持民族團結的必要性(重要性、意義);(2) 從政治學角度分析堅持民族區域自治的必要性;(3) 結合材料從政治學、生活與哲學的角度分析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變化的原因;(4) 從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加強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性。3. 分析對策——從公民角度分析如何維護民族團結。 4. 分析關系——分析民族團結和民族繁榮的關系。
(責任編輯:王燁)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