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英語(北京卷)之閱讀理解答案解析
一、傳統閱讀4篇分析
2010年的北京高考英語卷中的閱讀部分,在整體難度上可以說和各年份考題的難度持平。北京的考生在看到閱讀理解部分時,基本上是不會出現由于題目太簡單或者太難而造成的心理不適應感。可以說,如果考生在考場上心態平和,又在高三一年的英語學習中養成了長時間閱讀大量英語信息的好習慣,輕松對付這4篇小文章還是不成問題的。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每一篇具體閱讀文章的考點。
A 我和那年那月的那只狗
第1篇文章,大標題是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叫做“Goldie’s Secret”,前面的Goldie肯定是個人名,Secret這個詞是初中詞匯,無任何難度的“秘密”。文章很好判斷是一篇記敘文,是作者在向我們講述Goldie的秘密是什么!我們高三整整一年在新東方上課的時候,我一直在跟大家強調一點,那就是記敘文的中心是整篇文章最為重要的東西!所有的細節都是為了同一個主旨而服務。那么作者表明主旨的地方,大部分都在結尾,只有小部分記敘文文章的中心在開頭。同理,我們看到2010的高考真題也是這樣,在文章的最后一句,作者表明了他通過敘述整篇文章而帶給我們的道理就是“not to judge people”,可以說,如果我們同學在做后面題目的時候,只要頭腦里想著這一主旨,那么你的答案都會很靠譜,錯誤率在30%一下。
具體各題答案如下:
56、作為光榮的第一道題顯然定位到文章第一段(因為第二段首句作者就給小狗起了一糾結的小名兒G),從段末重要信息出處——極端詞得知作者對小狗持正態度,故ACD直接排除,B選項浮出水面。
57、題干定位詞“first few days”直接鎖定到第二段but 之前,通過重要信息出處——極端詞hardly一句排除C;由“小狗G一開始在我家為負態度情緒”而關注A、B項,由“轉折前小狗G為不平靜狀態”+sadness(hardly一句)可知B選項angry不太符合氣氛,語句中并無提到小狗G憤怒的表現,排除后直接得A為相對正確選項。
58、題干定位詞“ rushed off to a farmhouse”, 知是故事情節變化的地方,按題目序號也該在故事后半段,容易找到定位點,第三段重要信息出處——極端詞not any longer,得知小狗G跑向farmhouse且有一段距離,故排除A,BC此處并無提到,直接排除,直接得D選項。
59、技術難度低,掃完故事不難得出,作者按時間回憶自己曾經無敵可愛感人的小狗Goldie,直接選入A選項。
B 我的公開信
第2篇就是不太容易看出來的應用文文體,從題目中我們能夠看出來這是寫給一個編輯的公開信,“open letter to an editor”。在這篇文章中,作者用非常委婉的語言來表明自己的立場,即對于我們的工作是不是還有不足的地方?我們是否還應該從他想辭職(He wants to leave)中反思一些東西?作者說:“I am sure you would hate to lose him.”即“失去他你一定會后悔。”這文章同理,如果我們同學在考場中能夠讀出作者想要委婉表達的意思,那么所有的細節題都和主旨題有關,認真細心的去做,問題也不是很大。
信件內容和結構相對較散亂,有時間的考生可以通篇處理文章,做好整體把握:
第一段出現重要信息——特殊標點和隱性轉折詞in fact,該句信息志在必得:寫信給一個編輯說他的reporter很棒,但是要離開了;第二段兩個中文注釋不能忽略,此reporter給作者簡歷并充滿熱情地向其描述了自身特質;第三段平淡無奇,機械尋找重要信息出處——in fact,故得知該reporter干一行愛一行,精神可嘉;接著第四段一個問句,基本預示情節的轉折,一眼即得知下面要詳細闡述該reporter要離開的原因;繼續往下,重要信息處稍微留意,即轉折詞but,因果詞so, 最后段的最高級 best句,以及有特殊標點出現的最后一句。通過這幾處內容的梳理文意清晰許多,無非年輕人渴望無限,不安現狀,追求更好,期待更強。
具體各題解析如下:
60、由以上相關重要信息的梳理即可刻畫該reporter形象:熱愛工作、追求進步、充分要求發揮潛力、充滿熱情,故B為超級不靠譜選項,排除;A選項“樂觀”一意并未體現,D為“自豪的”也不是reporter的自我感覺,故C項最合適,“雄心勃勃有抱負”
61、題目不好定位,但確定為考查原文細節,故看完四個選項后帶著關鍵詞回原文找尋對應,運用排除大法:
A stories 在第六段提到,但說法不同無法對應上,故直接排除;
B financial support原文完全未提及,直接排除;
C 該項有中文注釋定位issues (問題),直接到文章第二段對應相關信息,說法無法對應,直接排除;
只剩D選項,考試時時間緊急直接選;若時間有富余再找對應,出處為文章倒數第三段。
62、技術難度較大,這文章到底是誰寫的?上課時我們講過“為誰而寫”、“誰來寫”都歸到“類主旨題”里去體會,于是從文章首尾信息去尋找蛛絲馬跡:文章開頭要離開的reporter給作者遞了簡歷(中文注釋),故此人排除B、D兩個選項;文末作者用詞為“our”,推測作者的地位水平應與信的接收者相當,故為editor更為合適,A選項理所當然。
63、此題出在最后,考查文末信息的意圖明顯,處理文末特殊標點一句的信息后,關鍵詞對應C選項的potential,直接法選完,切勿對干擾選項流連忘返。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