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生物五階段復習攻略(2)
其中“網絡記憶法”是夯實基礎常用的方法,是對每節知識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進行整理,初步構建以節為單位的知識網絡,其實整理的過程本身就是記憶過程,而且便于今后回顧、理解和再記憶,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構建時要注意三點:
(1)知識記憶的網絡宜簡不宜繁,宜小不宜大。
(2)要留有今后相關知識的補充和自我檢測的余地,全寫出來就成了教材的翻版,導致在今后的回顧中出現“走馬觀花”的現象。
(3)對于空白地方的內容(即知識要點),可注明在X教材Y頁,便于自己快速查找。
5.注重歸納,錯題常究,提高時效性
一輪復習知識覆蓋面廣、內容多,如果復習不掌握一定的方法,就會整天忙亂不堪、效率低下。比較行之有效的辦法是“兩個本子”,一是課堂筆記本,用來做好每節課的記錄,課堂筆記主要記兩點——盲點和得點,對盲點課后要及時解決,不留漏洞;對得點(收獲點)要隔三差五揣摩多次,直到真有所得,方能久久不忘。二是錯題集,及時收集自己易錯、常錯的題目,借此不斷反省自己曾經出現過的失誤,找到自己知識的漏洞、思維方式的偏差、解題規范的疏漏,不讓同樣的錯誤在高考中重現。究錯糾錯是提高能力的捷徑。
有同學認為這些東西教材上有,教輔書上也進行了補充,就足夠了,沒必要浪費這個時間。實際上生物知識太零碎、易忘,只有勤動手、勤整理、勤歸納、勤總結才能使零碎的知識系統起來。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就是這個道理,這是其一;其二,教輔用書是面對全體學生的,它“輔導”的內容不可能全是你的缺點。另外由于這一階段時間長,學習易疲勞、易松懈,對易錯題的整理要持之以恒,做到有錯常糾、有錯必究,不可半途而廢。在學習這條路上,沒有捷徑,只有勤奮!
6.培養習慣,珍惜訓練,反思中提高
高考, 是通過答題來考查學生能力的,因而從復習開始就應加強解題習慣的培養,提高解題質量,但要注意克服一味地追求多做題而不總結、歸納的錯誤做法,因為這樣做既費時, 復習效率又低。正確的做法是:對做過的題目,要做懂弄透,要對知識進行整理,對解題方法進行歸類。如做選擇題時應從知識、題眼、題干與答案之間的關系上尋找內在的聯系,進而得到答案;做非選擇題時,從知識點、關鍵詞、學科術語、語言邏輯等方面組織答案,力求科學、準確、完整、簡潔。其實良好的解題習慣比基礎知識還要重要,因而在一輪復習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對自己解題習慣的培養,讓自己有一個良好的答題習慣。“習慣決定行為,細節決定成敗”。通過良好解題習慣的培養,使我們在解題中定位知識、積累知識,在解題中總結規律、形成技能,做到“魚漁皆有”,達到“夯實基礎、培養技能”,這是該階段的復習目標。
在高三,一般學校都會安排平時練習、月考、模擬考試等多次考試。課后的統一練習可稱之為“限時作業”,是訓練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準確、快速完成一定數量題目的好辦法,必須珍惜。用高考的標準要求自己,計算好時間,一絲不茍地去答每一道題,才能養成解題好習慣。同時更要重視每次練習之后的試卷講評,自己錯了的,同學錯誤比較多的,都要歸納、反思,找出審題、基礎知識或解題方法上的不足,并將錯誤的原因對照教材從知識的根源來進行反思,要努力做到同樣的錯誤不再重犯。整理錯題時,為節省時間,可將不同原因的錯題用不同顏色的熒光筆做上記號,然后將試卷按時間順序裝訂成冊,這是最寶貴的、個性化的財富。每次訓練認真,反思到位,知識和能力都將提升。每次練習不要只看分數,更要做好訓練和復習的每一環節,注重過程落實和優化,質量(分數)必然穩步提高!所謂“練一次,長一茬”原因就在此。
隨著第二階段復習的結束,我們從全面的基礎性復習轉入“抓綱”(把握主干知識,搞好重點知識、重點章節的復習)、“串線” (把握知識要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最終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的第三階段復習。
三、第三階段——沖刺高三
這一階段的復習一般歷時兩個月(2011年3月到2011年4月),是掌握知識、練就方法、培養能力的過程,是知識和能力的升華階段。它既鞏固單元復習成果,又是對學科內知識綜合的深化。具體一點就是以專題為主線構建網絡,突出重點、滲透考點、聯系熱點, 以知識的整合、綜合能力的提升為目的,不再注重知識結構的先后次序,應在準確把握知識點之間本質聯系的基礎上,把前一個階段中較為零亂、繁雜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復習中抓住專題性知識中的主線,提綱挈領,對各主干知識、重點知識向縱橫方向引申和擴展,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體系,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前一階段是基礎,這一階段就是備考的關鍵,是沖刺高質量(高分)的重要備考階段。
為確保任務按時完成,我們可以確定一般每周一個專題的復習進度,大一點的專題可在兩周左右完成,對于一輪中遺留的問題,在哪一個專題中,要對這塊知識進行突擊強化,徹底完善知識網絡體系,不留漏洞。另外,3月份新考綱已出臺,要進行一些適當的調整,同時對照考綱,將復習重點向重點章節、缺陷章節傾斜。
四、第四階段——決勝高三
這是高考前的最后一個復習階段,歷時一個月(5月),主要任務是回歸教材、查漏補缺、學以致用。千里之堤,可能潰于一穴,怎樣才能找出知識上、能力上的漏洞呢?可以通過模擬考試來查找,此時的考試應有兩個功能,即提升能力和診斷疏漏。認真進行適量(少量)的模擬考試,既能學以致用,又能暴露問題,使有漏可補。同時用好自己的“錯題集”,翻閱以前的試卷和錯題,進一步查補漏洞。但不要只注重做題和糾錯,而忽略教材,教材才是高考命題的根本,近幾年高考內容改革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方向,許多試題在教材中都能直接找到原型,只是背景或題干在書外,可是答案或原理仍在書內。回歸教材要把重點放在代謝、遺傳、實驗三個專題上,放在二輪沒完成的復習任務上,放在補漏上。
此時怎樣提高閱讀教材的時效呢?可以四條線索來進行:
一是以圖表為線索,把三本教材的圖表通閱一遍(或兩遍)。
二是以實驗為線索,把教材實驗通閱一遍,還可進一步把各實驗的原理通閱后,再通閱步驟,然后再通閱結果和結論等。
三是把教材生物學原理或過程通閱一遍。
四是把教材生物學名詞和概念通閱一遍。
當然應根據自己的薄弱環節選擇閱讀教材的線索,讓自己查漏補缺做得最好。
另外,隨著高考的日益迫近,有些同學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這個時期應當以“卸下包袱”為一個重要任務,要善于調節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節奏,放松緊繃的神經。這個時期不必再做過量的習題,更不應死摳難題和偏題,應該做少而精的練習。
五、第五階段——贏在高考
這一階段大致從2011年6月1日到2011年6月6日。在這個階段,生物備考只以老師考前提醒的幾點為主,對自己已經形成的知識體系做一些補充和強化即可,關鍵在于穩定考前心態。建議考生不要再做仿真題,且在高考前夕,各地的“模擬卷”“押寶題”“高考內參”“臨門一腳”等琳瑯滿目、魚龍混雜,這時沒有必要盲目做這些試題,切忌“啃硬骨頭”,對于過深的難題,經獨立思考又無法解決的,果斷放棄,鉆“牛角尖”只會浪費時間,因小失大,失去系統梳理某一知識的最后機會。
這時可每天安排一至兩科輕松復習。對某一科目已做過的試卷合起來看一遍,進行自查自糾,更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尤其是出錯的內容,因為以前出錯的知識在大腦中建立了錯誤的思路,所以有可能再錯。也可針對老師的“幾點提醒”回歸教材,教材內容是高考命題的重要素材,若離開教材去盲目做題,完全是本末倒置。所以依托教材,結合“幾點提醒”進行系統整理,非常有效。
總之,積極備考的復習效果一定優于消極備考的復習效果,積極備考要求主動和有序,無序的備考就是盲目的,效率會比較低。所以,要使復習效率高、效果好,就得先主動地做好復習計劃,按合適的計劃分階段推進,步步落實,穩扎穩打,只有這樣你的生物學科知識和能力才會得以穩步提升!
更多高考信息請訪問:育路教育網高考頻道
(責任編輯:王燁)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