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政治最可能出的十大考點
1.“我爸是李剛”現象
熱點回顧
2010年10月16日21時40分許,在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北市區的河北大學工商學院學生生活區,發生了令社會廣泛關注的“官二代”校園“飆車案”,致兩女生一死一傷。事后,肇事司機甚至說:“看把我車刮的……我爸是李剛。”
“我爸是李剛”成為網絡當紅流行語,也是2010年度網絡上諷刺“不良官二代”用得最多的句子,甚至發展到全國網民在網上以“我爸是李剛”造句的場面。
據報道,10月26日,河北省省長陳全國表示要“依法嚴肅處理”。省委專門成立了工作組入駐河北大學處理此事。他強調,該事件已經對河北省的形象造成了惡劣影響,絕不會因為肇事者李啟銘的父親李剛,即時任保定市公安局北市區分局副局長的職位而對司法裁決的結果有所影響。
河北大學校園車禍案2011年1月30日一審宣判,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處李啟銘(22歲)有期徒刑6年,賠償死者46萬元、傷者9.1萬元。
對于這一判決,存在不同的評論,有人認為判決太輕的,不尊重法律;也有人認為是依法辦事的。
考題與知識點
哲學角度:(1)物質和意識的關系,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對物質的能動反映。網絡語言的出現是意識,來源于物質世界,是對社會現象的反映。(2)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李啟銘事件是眾多“不良官二代”的典型事件,人民群眾對此不滿以致李啟銘被判刑之間存在因果聯系。
政治學角度:(1)河北省省長陳全國強調,要“依法嚴肅處理”。體現了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依法打擊少數敵對分子的破壞活動,維護社會治安和社會秩序,維護公民不受非法侵害”是國家的對內職能。(2)“絕不會因為肇事者李啟銘的父親李剛,即時任保定市公安局北市區分局副局長的職位而對司法裁決的結果有所影響”體現了我國實行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司法機關獨立行使司法權,人民法院有權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3)也體現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僅所有公民必須平等地遵守法律,而且對所有違法者必須平等地追究法律責任,任何人不得享受法律以外的特權。這是法制強制力的表現。
如果是評價性題目,請你用民主與法制的基本知識對判決后的不同聲音做出簡要分析。對此回答應包含的知識點是:(1)依法治國的四個要求,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2)認為“以交通肇事罪判處李啟銘有期徒刑6年,賠償死者46萬元,傷者9.1萬元”判決太輕的或者認為“是依法辦事的”說法,都說明我國人民的民主、法制意識有所提高,用法律維護自己和他人的權益的意識提高了。(3)兩種不同的看法還表明公民享有政治表達權。(4)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有待完善。
第二種題目“出現這些不同看法的原因”的知識點是:(1)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公民享有政治表達權。(2)我國實行依法治國的治國方略。“違法必究”是社會主義法制強制力的表現,“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3)社會主義法制仍需加強和改善。
2.中美關系風云激蕩
熱點回顧
經過32年的正常交往,中美關系從解凍到合作發展到戰略伙伴關系,一路磕磕碰碰,不斷向著更良性的階段挺進。然而進入2010年中美關系似乎突然闖入雷區:2010年初售臺武器,2月接見達賴,再到朝鮮半島軍演,南海問題上的針鋒相對,人民幣匯率的爭端等。
2011年1月19日至21日,胡錦濤主席對美國進行了成功的國事訪問,告訴世界,中美兩國應理性地保持高層交流與對話,傳達出中國政府以對國際社會負責任的態度經營中美關系的立場,“互相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伙伴”的明確新定位將極大提升兩國的合作空間。奧巴馬也在媒體再三強調:一個經濟繁榮的中國有助于美國發展。
中美關系折射出國際關系發展的基本規律。無論是中美之間、中日之間、中俄之間以及中印之間的關系,都是國際關系的本質決定的。與世界發展的主題、基本格局、發展態勢有著密切關聯。
考題與知識點
哲學角度:(1)矛盾的涵義、矛盾的兩個屬性、矛盾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以及用矛盾的觀點看問題。(2)中美之間的關系是聯系,聯系是普遍的、具體的也是多樣的,要用聯系的觀點看中美關系問題。(3)“中美關系從解凍到合作發展到戰略伙伴關系,一路磕磕碰碰,不斷向著更良性的階段挺進。”可以用“發展的觀點”,主要考慮用發展的涵義、發展的實質、發展的道路以及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政治學角度:(1)和平和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個主題;(2)國際局勢總體上趨于緩和,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正在迅速發展。國際關系變化的實質主要緣于國家利益。(3)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召開
熱點回顧
2010年10月15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五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將由國務院據以編制“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提請2011年3月召開的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議批準后,頒布實施。此前,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就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的領導人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和建議。
《建議》強調堅持科學發展,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更加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更加注重統籌兼顧,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強調從“國富轉向民富”。
考題與知識點
哲學題:主要是普遍聯系的觀點。
政治題:人大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國國體的實質;國體與政體的關系;人大制度與黨的領導;黨的性質和宗旨;科學發展觀;公民的民主權利;正確的政治領導體現在生產力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上。
經濟題:社會主義生產目的;公平與效率的關系;科學發展觀;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提高就業率和收入水平;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環境發展相一致。
4.聚焦全國人大
熱點回顧
全國人大十一屆四次會議于2011年3月5日在北京舉行。溫家寶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國務院編制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提交大會審議。
溫總理總結“十一五”時期的政府工作,提出獲得了四方面的體會。同時指出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七條任務。
3月10日,吳邦國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強調中國不搞多黨輪流執政,不搞指導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權鼎立”和兩院制,不搞聯邦制,不搞私有化,確保國家一切權力掌握在人民手中。
考題與知識點
時政題:(1)“十一五”時期的政府工作,在大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上取得了哪些成果?(2)獲得了四方面的體會指什么?
經濟學:(1)我國產業結構將如何變化?(2)為什么要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3)國家為什么要重視糧食安全?農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4)為什么要改革分配制度?如何維護社會公平?
政治學:(1)我國的外交政策是什么?為什么要走和平發展道路?(2)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具體表現在那些方面?(3)黨與人大及政府的關系是怎樣的?溫家寶總理的講話體現了哪些國家職能?(4)如何理解吳邦國委員長所說的“從中國國情出發,中國不搞多黨輪流執政和兩院制”?
哲學題:(1)隨著世界金融危機的到來,國家政策也不斷變化,其哲學依據是什么?(2)用辯證法的觀點簡述產業結構調整對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作用。(3)文化建設的意義何在?
5.關于“包容性增長”
熱點回顧
2007年亞洲開發銀行首次提出“包容性增長”概念。2009年11月,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上發表題為《合力應對挑戰推動持續發展》的講話,強調“統籌兼顧,倡導包容性增長”;2010年9月16日,在第五屆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開發部長級會議上,胡錦濤主席發表題為《深化交流合作實現包容性增長》的致辭。
胡主席強調,“實現包容性增長,根本目的是讓經濟全球化和經濟發展成果惠及所有國家和地區、惠及所有人群。”
在第十七屆五中全會中,國家主席胡錦濤再次提倡將包容性增長加入“十二五”規劃內,為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實現經濟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
考題與知識點
時政題:(1)2010年9月16日,在第五屆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開發部長級會議上,胡錦濤主席發表什么致辭?(2)實現包容性增長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經濟學:(1)胡錦濤主席提出的“包容性增長”內涵是什么?(2)為什么要實現“包容性增長”?(3)如何實現“包容性增長”?
政治學:(1)胡錦濤主席在第五屆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開發部長級會議上發表題為《深化交流合作實現包容性增長》的致辭包含了哪些政治常識?(2)將“包容性增長”寫入“十二五”規劃說明了什么?
哲學題:胡錦濤主席說,要“堅持以人為本,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其哲學依據是什么?
6.關注房產稅調整
熱點回顧
自從1998年結束了福利分房政策后,房地產已逐步成為一些人投機贏利的工具。2011年全國兩會上,“房地產”問題作為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受到廣泛關注,參會代表對此進行了討論,同時也發表了多種觀點和建議。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堅定不移地搞好房地產市場調控。
上海市政府根據國務院常務會議有關精神,決定對部分個人住房征收房產稅試點。對房產稅試點征收的收入,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設等方面的支出。
考題與知識點
時政題:上海市人民政府印發《上海市開展對部分個人住房征收房產稅試點的暫行辦法》,規定從1月28日起對上海居民家庭新購第二套及以上住房和非上海居民家庭的新購住房征收房產稅,(1)稅率因房價高低分別暫定為多少?(2)實行何種稅率?(3)人均住房面積多少可以免稅?
經濟學:(1)中央政府的《國八條》與上海房地產新政出臺的目的是什么?(2)出臺房產新政有何意義?(3)為何要發布新的房產政策?(4)除了用稅收調節房地產以外,政府還有哪些經濟配套措施?
政治學:(1)建立健全房地產政策落實的“考核問責機制”說明了什么?(2)“房地產問題作為今年兩會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受到廣泛關注,參會代表對此進行了討論,同時也發表了多種觀點和建議。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堅定不移地搞好房地產市場調控。”本材料包含哪些政治學原理或觀點?
哲學題:(1)用唯物論原理回答:為什么要制定房產新政?(2)用辯證法回答:稅率為什么是差別性稅率?
7.北斗導航衛星和嫦娥2號
熱點回顧
北京時間2010年6月2日晚23時53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將第四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送入太空預定軌道,這標志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組網建設又邁出重要一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正在實施的自主發展、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2010年10月1日下午18時59分57秒,中國探月二期工程先導星“嫦娥二號”在西昌點火升空,準確入軌,赴月球拍攝月球表面影象、獲取極區表面數據,為嫦娥三號在月球軟著陸做準備。“嫦娥二號”被稱為是落月開路先鋒,奠定了人類登月之路上堅實的中國步伐。
考題與知識點
哲學角度:(1)實踐是有意識、有目的地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事物是發展的,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2)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的辯證關系;按客觀規律辦事才能取得成功;實事求是。(3)科技的創新是辯證的否定,是“揚棄”的過程。
政治學角度:(1)中國實施探月工程,堅持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宗旨,愿意本著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發展的原則與世界各國開展航天合作交流。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探月工程。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始終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國家重視探月工程是增強我國綜合國力、提高國際地位的要求。
經濟學角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宏觀調控;財政的作用等。
8.上海世博邁上低碳經濟路
熱點回顧
世界博覽會素有經濟、科技、文化奧林匹克盛會的美譽。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成功舉行,被譽為“成功、精彩、難忘的世界性盛會”。這是第一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辦的注冊類世界博覽會,有超過240個國家和地區組織參展,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上海世博會的成功舉辦,實現了中華民族百年世博夢想,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明,展示了新中國6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的輝煌成就。
走進世博園,進入中國國家館。第三展區“低碳行動”聚焦以低碳為核心元素的中國未來城市發展理念,通過呈現當今全球面臨的氣候變化、資源短缺問題,展示了中華傳統智慧給予未來低碳生活和低碳城市的有益啟示。
考題與知識點
經濟學角度:(1)消費具有動力功能,消費量的增長推動生產量的增長,拉動經濟的發展,促進就業;第三產業作用。(2)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產業結構調整,改變消費習慣,提倡綠色消費;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3)“低碳經濟”城市發展新概念被廣為接受。貫徹科學發展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的作用;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生活環境與生活質量的改善;資源是社會生產必不可少的要素,又具有稀缺性以及宏觀調控的必要性和作用。
政治學角度:(1)“低碳世博”對我國政府發展經濟的啟示。知識點:履行組織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職能,履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政治對經濟的反作用。(2)來自世界各地的參展方通過展示、論壇、表演等形式,共同探討城市未來發展新理念,盡情暢想人類進步美好前景。上海世博會是一次集中體現世界合作發展進步的國際盛會,也是一次舉世矚目的“世博外交盛會”。知識點:國際競爭與合作,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礎;經濟全球化;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科技和經濟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兩大主題;合作是主流。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基本準則,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宗旨。
哲學角度:(1)創新始終是世博會的關鍵詞——辯證的否定(揚棄)(2)上海世博會展示了各種不同的異域文化,薈萃世界文明精華——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3)發展低碳經濟——尊重客觀規律,實事求是;聯系具有普遍性,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9.“直通中南海”
熱點回顧
由于互聯網在信息傳播方面具有廣泛性、及時性、開放性、共享性、互動性等鮮明特點,互聯網在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已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10年9月8日,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正式推出“直通中南海——中央領導人和中央機構留言板”。“直通中南海”使黨委和政府更加“耳聰目明”。而“直通中南海”正是黨和政府聽民聲、采民意、聚民智的快速通道和高速公路。這一頻道從9月8日開通后,短短4天之內共有數萬名網民發表了自己的留言。
在給胡錦濤總書記的留言中,反映房價高的問題超過了留言總數的三成,在給溫家寶總理的留言中,反映教育問題的留言也超過了兩成。在網民給中央機構的建言中,中組部和中紀委成為了網民留言最多的部門,網民的留言主要集中在人事制度和反腐敗等方面。
考題與知識點
政治常識主要知識點:(1)公民政治參與。(2)體現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3)堅持黨的領導。(4)政府建設目標。(5)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要依法接受人民的監督。
哲學常識主要知識點: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中央重視聽取人民的意見體現了黨堅持樹立群眾觀點,做到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的利益而奮斗。
10.存款準備金率上調
熱點回顧
2010年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快、略有偏熱,從宏觀角度看控制經濟過熱成為主要目標,而保增長下降為次要目標,通脹壓力過大成為我國經濟中的主要矛盾,因此2010年中國貨幣政策由適度寬松轉向穩健之后,貨幣政策保持了連續性,具體表現在2010年中國人民銀行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每次上調0.5個百分點。通過這六次上調措施,國內大型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是從15.5%上升到了18.5%.
2011年中國人民銀行分別于1月20日、2月24日、3月25日、4月21日四次上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針對居高不下的通脹壓力,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這樣的緊縮工具作為有效管理流動性的工具,每次凍結的流動性超過了3000億元。
考題與知識點
經濟常識的主要知識點:(1)中央銀行的特點、作用。(2)中央銀行的地位。(3)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
哲學常識的主要知識點:(1)唯物論:物質與意識的辨證關系原理。(2)辯證法:矛盾特殊性原理。(3)辯證法:世界是變化發展的。我國經濟不斷變化發展,要用發展的觀點觀察和處理好經濟工作。(4)辯證法:主次矛盾辨證關系原理。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