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一顆平常心 心理專家談如何應對高考
高考在即,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應對高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真實水平成了考生和家長關注的話題。5月16日下午,共青團鄭州市委12355青少年維權及心理咨詢中心主任,高級心理咨詢師袁林方老師走進大河網(wǎng)直播間,為廣大考生和家長建言獻策。
焦慮是高考前的普遍問題
作為青少年心理咨詢中心,近段接觸最多的問題當屬高考前的心理焦慮問題。袁林方表示,學生的焦慮來自于周圍環(huán)境造成的壓力。學習好的學生目標明確,對自己要求較高,壓力也更大,一些自主招生失利的學生壓力也不小。
另外,不少家長也存在較大的焦慮。一些家長往往會把自己未實現(xiàn)的愿望轉移到學生身上;家長與家長之間進行比較也會給自己帶來焦慮。獨生子女高考不成功100%失敗的觀念,以及求學為穩(wěn)妥成功之路的傳統(tǒng)觀念,都是引起家長焦慮的重要因素。
“考啥樣是啥樣”是泄氣話
心理壓力來自于對于結果的過度關注。每個人都希望能有一個好的結果,但目前來看,結果只是一個未知數(shù),過多的關注只能是一種負擔。所以應該關注的是過程。
考生目前正在緊張備考,需要力量做支撐,時間長了就會變成一種依靠。家長要有一個好的心態(tài),做好后勤服務,多進行鼓勵,少說負面的泄氣話。有些家長看到孩子壓力大,為了安慰孩子,常在孩子面前說,“考啥樣是啥樣”。其實這是泄氣話,沒有考試咋知道好壞呢?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多給孩子加油。但另一方面,有些家長會為孩子加油鼓勁兒,常對孩子說,“相信你一定能考好!”這無形中也會給孩子帶來壓力,要說在節(jié)口上,一遍就夠了,千萬不要多說,否則孩子就會不耐煩。
在這關鍵時刻,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家長該如何表示自己對孩子的愛呢?袁林方認為,不會靈活溝通的家長還是少說話,多用行動進行表達,一杯水,一個擁抱,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個會心的微笑,都會給孩子帶來無限的力量。
考前千萬不能減壓
有些家長看到孩子壓力大,想通過一些方式給孩子減壓。袁林方認為,關鍵時刻,千萬不能這樣做。他認為,只有有壓力才能提升自己學習的動力。這首先要求學生要有明確的目標,有目標就有努力的方向,才有成功的希望。如果孩子沒有明確的目標,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定一個目標,這樣效果會更好。
保持一顆平常心坦然面對高考
高考馬上到了,學生該如何做才能不亂陣腳呢?袁林方建議廣大考生:考前和考試期間,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要輕易改變睡眠環(huán)境,要保持往常的生活節(jié)奏、飲食習慣、作息習慣等,“高考房”可提前入駐以熟悉環(huán)境;為了減少消極因素的影響,學生要多給自己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多往好處想一想,千萬不要過多關注還處于未知狀態(tài)的考試結果;另外,由于學生還沒有分解能力,因此,有煩惱事,同學之間不提倡互相傾訴,最好自己想辦法自己消化解決。
遇到考場緊張咋辦呢?袁林方建議,不妨盯著一個點或一個物品十秒鐘,以轉移自己的情緒,但千萬不要展開聯(lián)想;單科考完后,考生要和家長配合,做好下一科目的準備工作。
作為學生堅強后盾的家長,在這一時間內也不能太過緊張。袁林方建議,家長要保持情緒穩(wěn)定,在生活上保持常態(tài),不要做大的改變,以免引起考生的情緒反應過度,比如作息時間、飲食規(guī)律等,同時要減少應酬,多陪伴考生,多說些鼓勵的話。另外,要做好后勤工作,幫助孩子熟悉考點、準備工具等,但要減少對立情緒,是否陪考要尊重孩子的意見,其他一切和考試無關的矛盾和問題待高考結束后再行解決。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保持一顆平常心 心理專家談如何應對高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