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報:第二志愿不要選太熱門學校
提前搜集相關信息
高考志愿的填報其實是一個從信息搜集、資料準備到自我認識、綜合考量的復雜過程。因此,李功毅提醒考生和家長在高考之前就要著手一些信息的準備,提前圈定部分學校和專業,不要等填報志愿時才臨時“抱佛腳”。
對已經“圈定”的學校,除了要了解它的地理位置、師資狀況、課程設置以及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外,還要了解學校所在省(市、區)投放的招生計劃數和招生專業,搜集近年來目標學校在當地錄取的最低分、平均分、分專業錄取分以及實際錄取人數等數據。掌握了這些基礎信息之后,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平時學習成績、統考分數、實考發揮情況等,大致推斷出自己在本校、市里排名,在實力相當的基礎上考慮學校。
“一般來說,各個學校在某個省(市、區)投放的招生計劃、招生專業都有一定的延續性,每年的變化不會很大。考生如果基本‘鎖定’了報考的學校,可以參考近三年來該校某些專業在該省的錄取分數線高出相應批次省控線的情況,結合自己的情況決定是否報考。”李功毅說。
因為第一志愿是考生挑選高校意愿時最具傾向的表達,從錄取院校來說,絕大多數招生院校都希望錄取第一志愿的考生;從錄取程序上看,首先錄取第一志愿考生;從近幾年錄取結果看,絕大多數院校(專業),特別是重點大學、熱門院校、熱門專業第一志愿(填報)的錄取率為85%以上,有的已接近100%.因此,李功毅提醒考生在填報時一定要慎之又慎。
在填報之前除了要了解該校近三年來在當地的錄取情況,最低分、最高分、平均分,結合自身做一個評估外,還要關注招生計劃的變化。如某個學校,原來在本地招收60人,今年還是60人,這說明該校在本地的招生分數不會有大的變化;如果原來在本地招收60人,今年只招收30人,那考生就要引起注意,今年的錄取線就有可能提高;相反,如果招生計劃有所增加,那就說明今年錄取機會有所增大。
此外,李功毅提醒考生,在填報志愿之前還要詳細了解所報院校的招生章程。有些軍事院校對考生的身體條件、政治條件、相關科目成績都有限制,在填報之前要了解清楚,以免因為這些問題被擋在“門”外。
慎重填報第一志愿
“第一志愿固然十分重要,但并不意味著第二、三志愿就可以輕視和馬虎。”李功毅介紹說,由于生源充足,各學校第一志愿錄取率逐年持續升高,但名牌學校和熱門專業的招生計劃有限,錄取時難免與有些考生失之交臂。這就要求考生重視并填報好二、三志愿,以爭取錄取機會。應當把眼光放開些,研究和選擇填報招生計劃多、有可能愿意接收非第一志愿的學校。
“凡錄取第一志愿考生不足招生計劃數的學校,都要從填報(技巧)了第二志愿的考生中補充選擇錄取新生。這就是說,考生所填報的第二志愿只有當該校按第一志愿錄取后尚未完成招生計劃時才起作用。”因此,李功毅提醒考生在填報第二志愿時盡量不要選擇一些太熱門的學校,因為這類院校第一志愿的考生生源十分充足,一般不會錄取第二志愿考生,即使選擇了,也要選報一些相對冷門的專業,這樣才能提高錄取機會。
“此外,有些學校的招生章程里明文要求只招收第一志愿愿的學生或者只把招生計劃中的30%作為錄取第二志愿里的高分考生,考生在填報時盡量不要把這類學校放在第二志愿或第三志愿里。”李功毅提醒道。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