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名校獨立學院成民校“富二代”(2)
前景
脫鉤在即,廣東院校多觀望
教育部曾先后出臺《關于規范并加強普通高校以新的機制和模式試辦獨立學院管理的若干意見》和《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以下簡稱《26號令》)等文件規定,規范獨立學院辦學。獨立學院本質仍是“民辦教育”,從母校那里獲得管理資源、教育資源等,從社會資本獲得資金、實物、土地等。舉辦初期,獨立學院尚未獲得學士學位授予資格,學位證由母校代發。
自2008年《26號令》實施起,獨立學院錄取的考生都要由獨立學院自行頒發學位證書,2012年應屆畢業生拿到手的就將是獨立學院自行頒發的學位證書。2011年7月,廣東省教育廳廳長曾表示省內17所獨立學院都已基本達標。相關審核將于今年10月陸續展開。
2011年上半年,國內又有12所獨立學院與母校脫鉤,成為獨立民辦院校,至此全國已有20多所獨立學院“斷奶”自立。
“南方學院剛成立五年,還沒建立起足夠的社會影響。目前還處在從粗放管理中摸索經驗的過程,沒有兩個輪回(8年)是難以完成的。暫時不考慮轉制獨立,但是如果政策變化不得不轉,那我們也會繼續和中大保持合作關系,這點已獲得了中大和資方的共識。”中山大學南方學院黨委書記說。
對于被歸類為獨立學院,北師大珠海學校一直很無奈,學校的初衷是按照“資產國有,學校舉辦,市場運作,嶄新模式”的理念辦一個南方校區。“學校目前正在申請一種先行先試的符合北師大珠海分校辦學風格的辦學模式,如果審批通過,那有望解決珠海分校面臨的困局。”唐偉說。
“我們不怕獨立,最壞結果就是變成一所民校,白云學院、培正學院都發展得不錯,我們應該也不會太差。”中山大學南方學院黨委書記說。
(責任編輯:張影)
分享“廣東名校獨立學院成民校“富二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