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地高考的夢想應盡快照進現實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2年年度工作要點,提出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研究制定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的辦法。在戶口藩籬尚未拆除的當下,教育部工作要點傳遞出積極信號,如此人性化教改思路值得期待。
但是筆者注意到,異地高考工作目前尚處于研究階段,并沒有具體的措施出臺。相對于民眾的滿腔期待來說,異地高考的緩慢步伐難解公眾對教育公平的饑渴。當然,教育部也有難處。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去年也曾表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參加高考問題,涉及高考制度、戶籍制度,加之各地上大學機會差異較大,“相當復雜”。
筆者能夠理解教育部的苦衷。由于多種原因,各地高等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生源數量與高等教育資源不對稱的情況客觀存在。這本需要教育部做好宏觀調控,公平分配資源。但是高等教育資源現實分配圖景并不能體現公平。由于招生體制畫地為牢,許多全國重點大學越來越地方化,在辦學所在地的招生比例居高不下,儼然形成了教育割據的局面。
隨著改革發展的不斷深入,人們參與改革發展成果分配的熱情高漲,而公平的受教育權無疑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以地域為界限的差別化高考招生制度越來越成為教育公平的絆腳石。它繼續“合理存在”已經不合時宜。改革招生體制,還公民高考公平、錄取公平的權利,研究、落實異地高考勢在必行,應盡快拿出時間表、制定路線圖。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