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高考網,提供查院校、選專業、填志愿,高考擇校路線規劃服務
微信小程序
高校招生小程序

快速擇校

微信公眾號
高校招生公眾號

政策解讀

010-51291557

客服熱線 : 8:00-20:00

九萬人呼吁"兩會"代表委員推動異地高考

2012-03-02 11:12:50 來源:育路高考網

    3月1日,全國九萬多“隨遷子女”家長發布了致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的公開信。他們要求代表委員在“兩會”上關注教育公平問題,推動“取消高考戶籍限制”的政策盡快落實。

    公開信吁落實“就地高考”

    所謂“隨遷子女”,即因為父母離開戶籍所在地到異地工作,隨同父母來到異地就讀中小學的未成年子女。2005年以后,中國高考報名嚴格限定實行“學籍”和“戶籍”雙認證,學生只能在戶籍所在地報名參加高考,非本地戶籍學生即使擁有一地學籍,也無在當地參加高考的權利。

    2000年以來,中國各地全面推動高考“自主命題”,現在已有過半數的省份實行本省區市單獨命題,不同省區市之間,不僅考卷難易程度不同,分數線高低存在巨大差異,甚至連命題范圍和考試科目都有區別。由于高考命題是高中教育的指揮棒,不同省區市的高中教育也由此產生了巨大差別,使得在異地求學的學生已經喪失了回到原籍地參加高考的條件。少部分在異地就讀的學生最終即使回鄉參考,一般也鎩羽而歸;而更多希望能夠順利通過高考升學的學生,則不得不在高中甚至初中階段就回到原籍地就讀,與父母分離而成為“留守兒童”。

    家長們的公開信指出,當前全國已有2.6億流動人口,其背后是5800萬留守兒童和2700萬隨遷子女。“異地高考”問題一日不得到解決,就會有數千萬的孩子面臨失去良好教育的困境,會有數千萬個家庭遭遇分隔兩地的痛楚。

    從2010年7月起,全國各地的隨遷子女家長先后行動起來,爭取“取消中高考戶籍限制”,使隨遷子女獲得在經常居住地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隨遷子女家長已經到教育部請愿二十余次,要求教育部盡快允許隨遷子女就地高考。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家長還曾到當地教委或教育廳陳情,要求當地盡快允許“異地高考”。隨遷子女家長發起的《取消高考戶籍限制呼吁書》簽名活動,到今天起已經征集到超過9萬個簽名。

    2011年3月10日,教育部長袁貴仁曾表示正在調研“隨遷子女”異地高考方案。同年8月,溫家寶也表示:“要逐步健全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公共財政保障機制,由輸入地政府負責;抓緊研究制訂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輸入地參加升學考試的辦法。”但至今為止,中央政府仍未拿出實施“就地高考”的具體時間表。

    家長們在公開信中呼吁,“兩會”代表委員“傾聽2.6億流動人口的心聲,體恤千萬學子的渴盼,呼吁‘取消高考戶籍限制’的政策盡早落實”。

    2011年10月24日,張千帆等15位法律教育學者曾聯署致信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再次呼吁“廢除高考戶籍限制”。2011年10月29日,隨遷子女家長發布《異地高考“民間方案”》,建議各省區市以學籍取代戶籍作為高考報名依據,允許非戶籍居民子女在經常居住地參加高考。此后家長又多次前往教育部陳情,但教育部的答復始終是“異地高考”仍在調研。

    “控人口”博弈

    由于中國大學招生指標按地域劃分,不同省市之間,高考錄取率相差巨大。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考生考取全國一流高校的概率甚至比河南等省高出10倍左右。有人擔心,放開“異地高考”會產生大量“高考移民”,進一步加劇京滬穗深等大城市的人口膨脹。也有一部分京滬本地戶籍居民在網絡上公開表示,反對高考權利對外地戶籍學生開放。

    北京大學憲法學教授張千帆曾在財新《新世紀》撰文指出,常年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工作的非本地戶籍居民,與當地市民一樣是納稅人,只不過在目前尚待改革的戶籍體制下沒有本地戶籍而已。他們理當在醫療、福利和教育等諸多方面享受和當地居民同等的憲法權利。剝奪他們的隨遷子女就地參加高考的基本權利,于情于理于法都是說不過去的。

    張千帆認為,對放開“異地高考”的種種擔憂,潛臺詞都是城市長期依靠歧視積聚了種種特權,如果允許外地人進來平等分享,必然加劇各種“移民”。面對這一現象,城市的自然反應是繼續走歧視的老路,不讓打工者分享城市的利益,甚至把他們的子女趕出去,這種做法飲鴆止渴。他說,造成這些現象的根源恰恰是歧視本身。“高考移民”的根子無非是京、滬等高等教育資源集中的省市靠招生地域歧視形成的巨大高考特權,正是種種特權造成這些省市人口密集、交通擁堵乃至房價畸高。不全面消除歧視,就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國城市面臨的各種困境。

    有專家對財新記者表示,決策者不允許異地高考,實質并不簡單是捍衛某些群體的高考特權,而是出于限制大城市人口的考慮,但大都市圈的發展是當今時代的趨勢,中國人口向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區域的集聚是不可逆的,決策者不應該逆潮流而動,以對外地人的歧視政策限制人口自由流動。

    山東破冰試驗

    2月29日,山東省公布《山東省普通高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意見》。山東宣布,從2014年起,高中階段在魯有完整學籍的非本地戶籍居民子女可以在山東參加高考,并享受與山東本地考生同等的錄取待遇。山東成為首個全國首個允許“異地高考”的省份。

    2010年7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發布,其中明確將“研究制定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的辦法”。當年底,山東省、湖南省、重慶市三地作為基礎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地區,探索流動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和參加升學考試的辦法。

    雖然山東已經宣布放開“異地高考”,但湖南、重慶兩省市仍無動作。2011年,湖北省曾一度計劃從2012年起允許非本地戶籍居民就地高考,但后來這項改革夭折。

    山東省方面表示,由于山東流出人口超過流入人口,因此具備開展此項改革的條件。但由于山東本身屬于高考大省,重點高校錄取率大大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很多人質疑山東省放開“異地高考”,外地戶籍居民未必愿意讓孩子在魯高考。有教育專家指出,山東省此項改革,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破解“異地高考”困局,必須在京滬等直轄市重點突破。

    隨遷子女家長在獲悉山東允許“異地高考”后,都對山東的實踐表示了支持。有家長對財新記者表示,山東允許“異地高考”,說明“異地高考”已經具備實施的可行性。他們希望全國各省都能夠盡快跟進,出臺類似政策措施。

    推薦閱讀:2012年全國各地高考報名時間匯總       高考滿分作文 高考作文資料

              2012高考航空專業春季招生高校匯總        2012空軍、民航招飛

              2012年高考一輪復習資料匯總      每月大事備忘    2012年高考考試大綱公布

             2012年各省市藝術類統考成績查詢及合格線匯總

             2012年各省市高考加分政策調整信息

  (責任編輯:張影)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高考專業報名咨詢
  • 意向專業:
  • 學生姓名:
  • 聯系電話:
  • 出生日期:
  • 您的問題:
  • 《隱私保障》

高考低分擇校動態

免費咨詢

在線咨詢
錄取幾率測評
掃碼關注
官方微信公眾號

官方微信公眾號

電話咨詢
聯系電話
010-51291557
返回頂部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天天精品福利一区视频 |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第一页 | 日韩日皮在线一区二区 | 日韩精品香蕉999 | 婷婷色五月中文在线字幕 | 曰本一区中文字幕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