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地高考難解決根本在于戶籍制度(3)
能否全國推廣
改革前景并不樂觀
受訪的專家認為,在山東這樣的分數“高地”推行這項改革,并不能有效拉動中國高考這塊堅固的鐵板。
長期以來中國高校招生按地域劃分指標,不同省份之間高考錄取率相差很大。在北京、上海,學生考取重點大學的幾率,比山東、河南等地高出很多。“改革的關鍵,不是山東這樣的分數‘高地’的舉措,而是北京、上海這樣的分數‘洼地’的改革。”一位專家說。
馮永剛說,山東打破高考戶籍的做法能否在全國推廣,前景不容樂觀。因為這項工作涉及各省招生名額確定、數量分配、錄取比例的再分配等一系列問題。而且,對于一些高考競爭不激烈地區,容易引發“高考移民”現象的泛濫,因而在全國范圍內探索高考與戶籍脫鉤的進程依然步履維艱。
“解決‘異地高考’問題,涉及地方政府利益、教育行政部門利益、高等學校利益、本地戶籍人口利益和外來人口利益等諸多現實利益糾纏與博弈。”學者熊丙奇說。
另一位專家認為,“異地高考”難以解決的根本還是在于戶籍制度。“高考改革不是獨立行軍,教育的發展還要依靠資源投入、社會保障、監管制度等各方面的支持。”
相關內容: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