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專家指導:志愿填報學校與專業該如何選擇
大學教育與中學不同,考生填報志愿不僅是選擇學校,還要考慮個人的興趣愛好。同一批次志愿填報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如何填報學校,一是如何填報專業。在選擇一所好學校與選擇一個好專業之間,到底哪個更重要,一直都是個爭議不休的話題。
當下,錄取分數一直被炒作,似乎成了公眾獲知大學辦學水平、社會聲譽、學生培養質量、專業優劣的指標。實際上,專業的錄取分數高,一方面與該專業受關注程度高有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熱門專業”,另一方面也與開設院校的專業實力強有關。所以,考生不能簡單地把專業錄取分數的高低與專業的優劣聯系起來。比如當下財經類專業在各院校的錄取分都較高,但某些院校的財經類專業實力卻一般。
當然,考生為了擠進名牌大學而放棄自己喜愛和擅長的專業,屈就于自己不喜愛、不擅長的專業,也是不可取的。我們立足于社會,最終要靠自己所學的專業和能力打天下,而不是學校的名氣。即使考生上了名牌大學,但選擇了自己不喜愛、不擅長的專業,也很可能在高手如林的名牌大學里過早地被淘汰。
填報志愿先定位
要填報好高考志愿,必須要有一個準確的自我定位。
一是自身實力
高分考生最好報考一所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專業可偏于基礎,通過4年本科學習,畢業后在一個更高的平臺上再確定新的發展方向。
重點本科中間段的大部分考生,要學校與專業并重。比較理想的選擇是專門院校的主體專業。而學校與專業不能兼顧時,如果以選擇學校為主導,考生選擇的專業要盡量靠近學校的主體專業或是社會需求量大的專業;如果以選擇專業為主導,考生就要綜合考慮學校的整體情況,最好選擇自己感興趣或畢業后找工作時有優勢的專業。因為如何把握好學校與專業之間的關系,對考生今后的發展至關重要。如某工科類院校的商科專業(非主體專業)與北京工商大學的商科和食品學科專業(主體專業)相比,考生要仔細考慮哪個專業對自己是有意義的,這絕不是用分數來“買”學校。
一般本科范圍內的大部分考生,要優先考慮專業,其次考慮學校。這是因為一般本科院校中,除少數專門院校及原來隸屬國家部委的學校外,其他大部分學校整體水平接近。這部分考生學業成績雖在同一水平上,但努力程度并不同,學習潛力也不同。這種差異對大學的專業學習往往影響較大。這部分考生畢業后是社會經濟發展需求量最大的,將成為在一線從事常規性技術、技術管理及業務工作的主要人源。因此,選擇適合于自己潛質的專業,會給個人留下更大的發展空間。
二是興趣愛好
考生要評估個人素質與專業要求,依據個性選專業。高中學習對學習能力的考查較多,對個性的要求較少,而大學的專業及畢業后從事的職業則對個性的要求較多。如大部分商科類專業,因學習內容難度低,學生的個性因素上升為整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他人情感的理解、人際交往能力、環境適應能力,成為專業與職業的必備素質。又如航空航天類專業,對物理、數學能力要求高,對人的個性品質要求更高。那些具有極高的聚焦能力、解決極限難題能力的考生,都是國家航空航天事業的寶貴人才。
高校專業分為11大類,專業名稱眾多,但是仔細分析,都是與高中的課程相對應的。如喜歡數學的考生,可選擇數學與應用數學、經濟學、會計學、信息與計算科等專業;喜歡物理的考生,可選擇機械類、電氣信息類、土建類等專業;喜歡化學的考生,可選擇材料科學類、化學類、食品科學等專業;喜歡生物的考生,可選擇生物技術、農學、醫學等專業;喜歡政治的考生,可選擇政治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等專業;喜歡語文和外語的考生,可選擇中國語言文學類、外國語言文學類、新聞傳播學類等專業。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