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16天家長應多說“我理解”為考生減壓(2)
壓力表現
一心想拿高分,心理狀態不穩
王道榮介紹,當學習難度達到一定水平時,考試的時候就不能增強拿高分的動機了,反需降低。動機過強時,會出現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肌肉緊張、手心出汗等生理反應,同時伴有自卑恐懼、心情煩躁、思維紊亂、容易發火等不良心理體驗,從而造成效率降低,發揮失常。
正確應對:
相信能考上一所理想的高校
針對考生的此類心理問題,王道榮表示,的確,要成功首先要有一個良好的動機,“高考拿高分固然要動機,但把握好度更重要,現在大學擴招,相信自己能考上一所理想的高校。動機太高或者太低,都會影響到考試成績。”
壓力表現
考生情緒大變,易發脾氣
由于心理壓力的作用,很多考生反映自身會有一些情緒上的變化,如急躁上火、寢食難安、易發脾氣、易起沖突等。王道榮說,“考生情緒上的這些變化是一種正常現象,其實就是應激反應,只要調控及時,是可以很快恢復常態的。但是如果久拖不治,嚴重者可能會影響身心健康。”
正確應對:
適當放松,嚴重者需心理治療
那么,考生該如何調節自身情緒呢?王道榮說:“常用調控情緒的方法有放松、宣泄、升華等。最主要的就是讓自己在學習上的壓力能夠緩解,但如果有嚴重的不良情緒,而且持續時間長,超過了兩周,就要請心理專家咨詢了。”
壓力表現
家長也焦慮,使孩子感到壓力
“所謂的支持系統,其實主要就是家庭方面的支持。”王道榮說,“面對高考,很多家長和孩子一樣的焦慮,有的甚至比孩子還焦慮。這樣怎么可能會讓孩子沒有壓力?”
正確應對:
家長多說“我理解”等中性詞
對于家長朋友應注意的問題,王道榮指出了兩個方面:“首先,家長不能揪住孩子的失誤大加批評和訓斥。其次,家長也不要一直對孩子說‘加油’、‘拼命’這樣的詞語,最好用‘沒關系’、‘我理解’這樣中性的詞語。”
推薦閱讀:
·2012高考沖刺備考及考前注意事項專題 ·2012高考大綱 ·高考高分沖刺復習
(責任編輯:張影)
分享“高考前16天家長應多說“我理解”為考生減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