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心態:用平常心對待高考
“我害怕高考時腦子里會出現一片空白。”“還有幾天就要高考了,我和孩子該怎么辦?”經歷這漫長的等待和準備,高考終于近在咫尺。然而,時間越逼近,考生和家長就越焦慮。在這最后的幾天里,考生如何將自己的應考狀態調整到最佳?家長需要做好哪些準備,成為孩子最堅強的后盾?省特級教師趙順法來幫大家出謀劃策,打贏這場心理戰。他建議:其實,只要換一個角度來看高考,再掌握幾招心理學的應對策略,以平常心對待高考,把擔心變成期待,成功渡過這一關。
考生篇:做勇敢者輕松面對
考前關注學生的情緒和心理是很有必要的,許多學生由于自我期望值過高,或來自家庭、學校等方面壓力過大,造成心理上的焦慮。還有一些學生由于過度學習或緊張焦慮造成睡眠不足,身體上出現疲勞,直接影響最后階段課堂的聽課和復習效果,致使考前狀態不佳,直接影響其高考的臨場發揮。
考生如何克服焦慮,適當減壓,以最佳的狀態迎接高考?趙順法老師為考生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適度平靜。盡我所能,而不是超出我所能。成功在于擁有一顆平常心,超常發揮在于心態要比別人更冷靜、更穩定。箭術之境在于別聽耳邊的風,凝神于一,就四海風平。現在要做的是盡量按照自己的計劃,做好眼前的復習,到最后一刻都不放松。
適度自信。沒有斗志成不了大事。特別是前面模擬考試中屢敗屢戰的同學,更要把每一次失敗當成考驗自己的動力。要始終保持斗志,同時,一定的心理暗示非常重要。沒關系的、肯定行的、多微笑,自己鼓勵自己,直到走進高考考場那一刻。當然,平時考得好的學生,也切不可盲目樂觀。
適度動機。這就是說,期望要合理。動機過強和動機過弱,都不利于高考;適度動機,效率最高。
適度運動。每天半小時籃球、乒乓,在大汗淋淋的同時,心里充滿了一種酣暢淋漓的釋放的感覺!既提高學習效率,又保證考試時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清醒的大腦。
適度交流。同齡人一起迎考,大家的情況都差不多,同學間適度交流,進行感情溝通,是十分重要的。同學之情對增強信心、減緩壓力有很大的幫助。當然,考前時間寶貴,切不可“長談”。除了和同學交流外,還可與家長、朋友適度交流。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