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對整個國家的復雜性有很強的表現力
世界最壯觀的升學考試這兩天正在中國舉行。915萬學生同時走進31萬個高考考場,這相當于兩個挪威的人口同時參考。中國能把這么大規模的考試組織下來,保持規則的較高水平執行,這在一定程度上告訴我們,中國社會的現代化質量或許不像我們通常認為的那么低。
高考是中國社會比較真實的一面鏡子。它把全國的大多數人都直接或間接卷入,而且向全社會的滲透比較均勻。中國的整個教育體系實際上是以高考為中心,向兩端發散的。而中國社會階層的演變及人們從下層向上一層運動,高考都是最關鍵的樞紐。
高考是對公平原則執行最嚴格,但也是從最初設計就含有不公平因素的超級社會系統。它包含了中國人對公平的向往,和對在現階段無法完全實現公平的無奈。高考的錄取工作不斷堵塞以權謀私的渠道,而且效果斐然。但“關系”的鉆營也很頑強,它在規則的邊緣像擠牙膏一樣尋找機會。
高考被置于絕對輿論監督之下,對高考制度的利弊爭論也是中國各種討論中最充分的。高考的弊端很清楚,但真正改掉它們,卻面臨可能導致更多弊端的困境。一些初衷善良的改革設想因在執行中被扭曲而難以為繼,并使新改革措施的出臺更加艱難。
中國的高校這些年大規模擴招,初高中教育變化很大,學前教育和課外教育十分繁榮。但就是高考這個“綱”變不了,一些小的修改從未動搖它的本性。
高考對整個國家的復雜性有很強的表現力。你無法簡單說高考到底好還是不好,我們似乎是在各種弊端之間選了一個相對最不壞的。我們都認為高考應當改,但經歷了或聽說了種種曲折之后,大多數人又認為高考的基本精神是應當堅持的。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