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十年探索重能力:題活起來 成績單變化驗單(2)
2.
分省命題更合理了
【鏡頭】6月14日,山西省高考網上評卷現場,考卷被全部掃描進入計算機,掃描同時對考題進行“切割”,“切割”后的考題便被傳送到評卷老師的電腦上。在這里,沒有老師們“嘩啦嘩啦”翻試卷的聲音,只有鼠標輕輕的點擊聲和敲擊鍵盤的聲音……評卷老師只能看到自己所負責的題目和答案,每道題由兩位老師評分,即“雙評”。若兩個打分未超出一個定值,則取其平均值生成最終考分;若超出一定數值,題目會被自動傳輸給第三位老師,如果仍有疑義,就由仲裁組長評判。
1999年,廣西在全國率先試行英語學科的網上評卷,運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和電子掃描技術,將紙介質答卷掃描生成電子圖像,選擇題根據考生填涂的信息點自動給分,非選擇題在計算機上人工評閱。截至目前,我國31個省份全部實現高考全科目網上評卷,采取國家標準統一規范,有效降低了評卷誤差。“沒有紙質試卷,不用將試卷放到保密室,今年的安全保衛管理壓力也較往年大大降低。”山西省招生考試管理中心負責人說。
如今,“全國統考、分省命題”大家并不陌生,高考形式改革有效推動了高考制度的改革發展。目前,北京、天津、遼寧、上海、江蘇等16個省市實行自主命題,其他15個省區市由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題。“南方孩子和北方孩子的知識背景不一樣,為什么要用一張考卷?”分省命題有效解決了這個問題,可以根據當地實際和學生水平命制符合當地要求的試題,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注入了活力。通過分省命題,還有效分散和減輕了全國統一命題的安全壓力,降低了全國統一高考的社會風險。
高考只有“一回搏”,如果能多幾次考試機會,該有多好!2008年,教育部有關部門組織開始探索一年多次考試的可能性,以英語聽力作為“試驗田”。浙江組織了先期試驗,每年3月和9月舉行兩次考試,考生可多次參加考試,選取高考前兩次考試成績中的最高分計入總分。作為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和探索高考改革的重要舉措,“一年多次考試”被提上議事日程。從2010年起,云南省采用這一方案;2012年9月,貴州、重慶也將參與其中;若干其他省份正在進行類似規劃。
“英語聽力考砸了,還好有下次。”“成績出來了,滿分!這塊可以不管了。”一年多次考試讓考生增加了機會,減小了因身體不適等偶然性因素帶來的影響,也大大減輕了心理壓力。但是,多次考試,能保證每次試卷的難易程度一樣嗎?為此,教育部考試中心采用新的命題方式,開展題庫建設,每道試題在進入題庫前均在特定的考生群體中進行了科學試測,保證入庫試題質量,采用等值技術,使通過題庫組成的多套試卷難度穩定、考查內容均衡分布。
口語因為組織實施的復雜,一直被考試組織管理人員視為畏途,技術的改進讓這一難題迎刃而解。2010年,云南省率先將計算機輔助口語考試引入高考,考生可借助耳機和話筒,與計算機上的人物進行問答,最后,考官集中評閱考生的錄音資料。這樣一來,高考不僅實現了全面評價考生英語能力,還對中學英語教學產生了良好的反撥作用。
相關內容: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