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高專教材出版發行市場亂象叢生(2)
山寨教材橫行,出版商與學校老師得利
某出版社負責人回憶說,在2000年~2002年第一輪“教育部高職高專規劃教材”中,教育部統一制定教學基本要求和專業大類培養規格標準,統一組織編寫,統一審定出版。可在2002年~2010年第二輪教材規劃建設中,絕大多數是作者本人自主申報選題、專家評審通過選題、作者自主編寫出版的模式,給予作者和出版社很大的自由空間。
這本是件好事,但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不少無資質的出版社卻紛紛闖進高職高專教材出版發行市場,并利用任課老師希望通過出版教材獲得職稱評定或經濟利益的訴求,大肆出版公共基礎課程教材、專業課教材,使得高職高專教材市場呈泛濫之勢。
據2007~2009年全國高職高專教材使用情況抽樣調查,284所抽樣院校使用的名為《高等數學》的教材,出自90家出版社,品種數高達256個。其中江西某高職學院使用3家出版社5個不同品種的《高等數學》。154所抽樣院校使用名為《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材,來自63家出版社,達到141個品種。
這種情況不僅存在于高職高專的公共基礎課程教材上,白熾化的市場競爭迫使出版社采用短、平、快的策略轉戰出版專業基礎課程與專業技能課程教材。
“管理學基礎”是財經專業大類的基礎課程。在上述抽樣調查中,123所高職高專就使用了45家不同出版社出版的《管理學基礎》教材。旅游專業大類的招生數在高職高專19個專業大類中不算多,但對2010年秋季《新華書店大中專教材目錄》中旅游類教材的統計發現,全國有46家出版社系列出版高職高專旅游類專業教材,版本之多已經遠遠超出了專業教材個性化的合理需要。
本報記者隨手翻閱了某教育出版社與某科大出版社的《機械制圖》,后者內容與前者的雷同率達到70%~80%,價格比前者每冊貴20元左右,卻被西南地區部分高職院校廣為采用。
據透露,出版社還經常“換皮”出版山寨版教材。某出版社出版一本精品教材后,另一家出版社就會拿著這本教材游說高職高專的老師出書。如果老師表示沒有時間、精力編著,出版社自有辦法:只要老師保證1000冊~2000冊的發行量,他們會幫老師編著好,老師只管署名就行。
依次擊鼓傳花,一本教材可以被出版社找到若干所高職高專的教師再出版,只是換一下封面與作者,內容同質化現象嚴重。例如,某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數學教材,就有六七個不同的封面,令人眼花繚亂。
而出版社則給山寨版教材高定價、低折扣,并用高版稅拉攏老師,幫助其銷售營利。
比如,國家對教材出版物的指導價是1.6元~1.8元/印張。一本17個印張的《機械制圖》合理價格在27元左右。可有的出版社把同樣印張數的《機械制圖》教材定價40多元,再以三至四折的價格賣給高職高專,讓院校與老師賺取其中五成多的價差,出版社仍然有利可圖。以浙江一所高職高專學院為例,他們從北京一家圖書公司采購英語教材,僅圖書公司返給該校的“科研經費”就達10多萬元。
此外,就是給編著者開高版稅。國家規定出版社的版稅是碼洋的10%。部分出版社為了調動高職高專教授編著、出版教材的積極性,開出碼洋的30%~40%作為版稅。由此,派生出不少教材編著游擊隊與小作坊。遼寧某理工出版社在不同城市設有工作室,給所在地高職高專教授提供教材組稿、申請書號、出版印刷、發行回扣等“一條龍”服務。
最終的結果是,出版社和高職高專院校、教師賺得盆滿缽滿,而學生拿到手的卻是定價高、質量不高的教材,甚至有一些教材別字連篇。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