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表示會考慮為子女異地高考而買房
近日,關于異地高考政策會否刺激樓市,引發市場猜想。
日前,在國新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頒布實施兩年來教育改革發展情況舉行發布會上,教育部就有關人士就異地高考準入條件做了說明,其中關于家長的基本條件包括在當地有穩定的工作、穩定的住所、穩定的收入,并且繳納了各種保險,盡管不是戶籍人口,但為這個地方的常住人口。
在這三大條件中,“穩定的住所”更多被解讀為有住房,或者稱之為在當地擁有產權房。一般看來,租房不能稱之為有“穩定的住所”,這是因為租房會經常變換住房,甚至會搬離,這樣的狀況已談不上“穩定”,更遑論“穩定的住所”。因此,要達到該要求,買房可能成為最為有效的方式,或者說是唯一靠譜的辦法。
教育部提出家長三大準入條件之后,引發市場廣泛猜測。有分析人士指出,考慮到我國的家庭現實情況,為了解決子女升學、就業等,父母一般會傾盡全力。因此當異地高考政策公布之后,肯定會有人為了達到符合參加異地高考條件的要求而提前準備,諸如找工作,甚至買房等。
據了解,各地紛紛表態在制定方案。如上海表示,將根據城市功能定位、產業結構布局、城市資源承載能力等確定“異地高考”方案。廣東、江蘇、安徽、福建等地,也有報道稱在制定類似的方案,并有可能與今年年底公布。據近期召開的市政府新聞發布會透露,上海方案將采用積分制,綜合考慮外來務工者在滬的職業情況與其隨遷子女的就讀年限。
催生新的需求?
“異地高考”政策對樓市會刺激樓市需求?
梅先生夫婦倆在上海打拼了十余年,此前一直擔心小孩的升學問題而考慮回杭州發展。在他們看來,如果按照上海的教學方法,上完高中之后回戶籍所在地杭州參加高考,肯定要吃虧。但現在異地高考政策出臺之后,讓他們看到了小孩在上海參加高考的希望。當然,其前提是得努力掙錢,先解決住房問題。
其實,梅先生夫婦的想法代表了幾乎所有在上海打拼的外地人士內心的渴望,即解決小孩的高考問題。數量龐大的外來人員,政策一旦放開,必然會推動一些外地家長在現住城市買房的愿望,從而催生新的剛性需求。
此前的剛性需求組成中,主要包括婚房、改善型需求等兩大類,而異地高考政策的實施,則很有可能會讓部分外地人士也加入到購房大軍中來。有開發商表示,這樣的看法并非憑空臆想。在他們看來,國內的家長對于學區房趨之若鶩,只要條件允許,愿意花大價錢住在名校附近。由此及彼,與學區房受追捧極為相似的是,外地人士也非常看重大城市的優質教育資源,以及相對較小的升學壓力和高考競爭壓力。因此,當異地高考政策實施之后,會有人主動適應政策,以達到小孩參加高考的目的。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之前確有少數外地人士,為了讓自己的子女能夠在上海部分名校就讀,會預先在學校附近租房,然后得以順利進入心儀的學校。可以預見,未來高考政策調整之后,肯定會有人以其他的方式來滬就讀,并積極創造條件讓自己就地參加高考,比如在找工作、買房等。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