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遭遇發展瓶頸 四大困境乃重大原因(3)
□四大困境
生源總數正逐年減少
北京農業職業學院招生就業處處長柏根才介紹,目前,高職類院校面臨很大的問題就是招生困難。為了彌補這一問題,北京公辦類的高職院校都紛紛增加京外招生的計劃。然而,令高職院校憂心的是,京外學生的報到率并不理想,大約為七到八成。
柏根才說,根據估算,今年的高中畢業生為6.8萬人,明年為6.5萬,到2015年,畢業生為5萬人。2016至2017年,均僅有4萬人,呈連續下降趨勢,預計到2018年才會回升,達到15萬人。
柏根才分析,畢竟是專科學校,對很多學生來說還是缺乏吸引力。很多家長更愿意讓孩子復讀考本科,他們認為花3年時間讀大專并無法達到目標。同時,北京的消費水平較高,學費也并不便宜,很多外地家庭感覺承受不了,因此也不愿選擇。
就業容易優質崗位少
在采訪中,雖然很多學校都表示高職學生就業不難,但是,他們也坦言,穩定、待遇較好的優質就業崗位較少。
由于用人單位需求量大,學生對就業的期望值也水漲船高。學生們在擇業時,考慮最多的是工資待遇、穩定性、發展空間等。高職畢業生的選擇去向普遍是首選事業單位,然后是市屬企業、銀行、國企等。不過,這些理想的崗位畢竟較少。
此外,由于北京的職業院校有相當部分學生是去往服務類企業,學校表示,目前,企業對學生的外在形象要求非常高,對男生也有同樣的要求。希望女生苗條、美麗,氣質優雅,男生也需要有良好的外在形象。但是,由于現在孩子的營養都很好,所以苗條的孩子并不太多,很多特體的學生更是需要學校額外想辦法,為他們尋找合適的崗位。
月薪不高學生不自信
在農二代發的帖子中提道,由于是大專生,找工作不容易,也容易有自卑的心理。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就業指導中心主任李俊琦說,今年上半年,學校完成了對去年就業學生的跟蹤回訪,工作半年后的平均月薪為2800元左右,比本科生低。
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招生就業處處長趙永良表示,截止到7月份,本屆畢業生的起薪大約在1500元到1700元之間。通訊類的崗位,如果從事營銷類的工作,加上提成可達到3000元左右。目前比較熱門的航空航天類的崗位,起薪也可以達到2000元左右。
多所學校表示,專科生待遇低于本科生主要與學歷有關,但在銷售類的崗位上,差距并不明顯。李俊琦說,雖然用人單位反饋還不錯,但有些專科生和本科生或者研究生一起工作,總感覺很有壓力,不夠自信。
進修深造空間受局限
記者了解到,很多優秀的專科生畢業后都渴望繼續深造。趙永良說,目前政府對公辦類的高職院校投入已經接近本科院校的撥款標準,職業類院校也花費大量財力和物力強化實訓環節,培養質量明顯提高,大多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不大。同時,目前困擾很多學生的問題是上了職校后繼續發展的問題。很多成績優秀的專科生關心能不能讀本科或者考研。不過目前上級有關部門規定,可以推薦15%的學生專升本,但最后錄取僅為5%左右,這使得很多學生擔憂未來的發展問題,感覺繼續學習的路不暢通。
此外,在“重學歷、輕能力”傳統觀念的影響下,許多專科畢業生在單位的發展空間非常小,很多崗位不對專科學生開放。可是,很多專科生都渴望進一步學習,希望增加進修空間。
□專家解讀
個人努力才能改變命運
21世紀研究院院長楊東平認為,相當多的職業教育,在其專業性和市場適應性上并不能很好地適應市場,往往只是提供學歷,而無法在素質教育上進行完善。
楊東平表示,目前,社會上還是存在文憑崇拜的問題。高考缺乏吸引力,高職成為失敗者的無奈選擇。對于能否改變命運,楊東平建議,學生不要把改變命運與否與教育聯系起來。在學校,提供的是知識、價值觀等內容,如果想改變命運,更多靠個人的努力,不要把不成功與是高職院校畢業生聯系起來。目前,社會上有很多深造進修的機會,可以依靠網絡,還有很多社會學校,以及哈佛公開課等享用。今天的教育環境其實取決于個人。
相關內容: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