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進入高考評價體系謹防應試思維
體育科目或將進入高考評價體系。這是記者從國務院辦公廳近日轉發的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獲悉的。
從體育鍛煉納入教師工作考核,到把學校體育納入政績考核,及至學生體質若連降三年干部考核將一票否決,再到體育科目或將進入高考評價體系,可以說,學生體育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得到重視。但不難看出,無論是政績考核,還是高考評價,依然難脫應試教育的窠臼,使學生體育變成了另一種“競技體育”。
如果學生體育納入高考,必須解決考什么,如何考的問題。由于城鄉不同,地域不同,先天體質和資源分配不同等因素,在考試上的科目設置就顯得極為關鍵。
比如,由于在倫敦奧運會上,來自杭州的孫楊和葉詩文成績顯著,于是,杭州市體育局便聯合教育部門,把游泳納入了中考體育科目考核和中小學必修課。這樣的功利之偏與應試之策,會不會成為普遍現象?
體育課也好,文化課也好,本質上還得從素質教育本身入手。而如何實現真正的素質教育,還得從教育體系而改變,如果僅在內容調整,在考試形式不變的語境下,延續的依然是應試教育而已。
相關內容: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