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經驗:學好高中數學須知兩要素(2)
2.考后總結
老師、家長在學生考試后總是關注學生成績于上一次考試比有怎樣的區別。學生們也總是在沒考好時找各種理由,無論是為了安慰自己還是安慰老師和家長。家長們在看到孩子成績下降后不要過分緊張,只要讓學生養成一個很好的考試習慣,不愁成績上不去。
學生在考試后應該總結以下三個問題:
第一,這次考試中有什么優點值得表揚。這是自我肯定的過程,太多的人讓學生總結丟分原因了,卻忽略了除了丟的分,學生還得到了很多分呢。學生要客觀分析得分情況,哪些分是靠自己扎實的知識和解題的技巧輕松拿到手的;哪些分是腦中有大概印象再加一點運氣成分拿到手的。不管是怎樣拿到的,只要是得分了,就值得表揚。
第二,自己還有哪方面問題。在肯定自己優點的時候要客觀,分析問題的時候更要客觀。很多學生喜歡說一句話“我馬虎了,不小心算錯了。”我相信,這是實話,但是同學們有沒有想過為什么馬虎?其實究其根源是計算能力不過關。這是小學算術沒學好,我沒有辦法。計算也是一種能力,需要學生反復訓練才能得到的一種能力。發現問題,針對自己的問題制定相應訓練,防止下一次考試時再在同一個問題上丟分。
第三,總結心理。心理因素也是影響考試成績的一部分,例如此次考試是全年級打亂順序,學生坐在陌生的教室中考試感到緊張,這就有可能影響考試的發揮。這種問題不是發現后短時間就能解決的。要知道,高考時不止是打亂班級順序的問題了,你可能到一個你根本沒去過的學校參加考試,身邊的坐的同學是你認識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所以,學生要學會自我調整,不要讓這些客觀外在條件影響考試水平的發揮。
還是那句話,數學是講理的學科,做完題后想一想,你這樣做是不是有道理。數學有三種表現形式,漢語言文字、符號語言和圖形。如果能把數學的這三中表現形式在思維中統一起來,那就說明在你腦海中已經形成了數學思維。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要學會聽、看、畫、寫、算,充分利用各種感官,架構數學思維,才能夠學好高中數學。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高考經驗:學好高中數學須知兩要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