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重要知識點復習:中國通史復習(4)
科舉制度的“弊”
1、學科結構看:以儒教思想為核心、為重點,實際上這等同讓一個民族“偏科”近千年。“科舉”偏文舍理,這一點是很明顯的。假如沒有科舉制度設置的獨木橋,或許中國人自由自在地可以象西方社會一樣走向文理均衡的道路,最終發展出豐富多彩的自然科學。導致了近代科學落后于西方。
2、考試內容看:明清的八股取士嚴重束縛了
學生的思想和創造意識,選拔出來的多是死讀書
的奴仆而非真正的民族精英了。
利:
1、政治上:打破世家大族壟斷官場的局面,擴大了統治階級的基礎;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和他們的行政效率
2、教育上:促進教育發展,社會重學風氣形成。
3、社會風尚:促成社會上普遍持久的讀書風尚,
4、制度建設上:考試選官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相對公正公平
弊:
1、明清時期,八股取士,被選舉的多是缺乏進取精神和創新意識的人,讀書人成了統治者的奴仆。
2、阻礙了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學而優則仕的人生觀和偏重社會科學,忽視自然科學的考試制度)
“百家爭鳴”形成的原因和影響?
原因:1、政治上;社會大變革大動蕩時期,各諸侯國為富國強兵,招賢納士。
2、經濟上,鐵器牛耕推廣,生產力提高,社會經濟發展,提供物質條件
3、科技上,天文學,醫學等科技取得較大進步
4、文化上,私學興起,形成許多學者和思想流派
影響:1、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
2、諸子百家的學說在政治思想文化領域對后世影響深遠。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高三歷史重要知識點復習:中國通史復習”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