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佳:異地高考政策不可只關注名義上機會平等
幾年來,要求為異地高考松綁,建立全國統一命題的考試制度等話題不斷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在媒體的報道和輿論的討論當中,有一個現象非常值得注意,那就是幾乎所有的爭議最后都被還原為公民身份平等的問題。
觀察家們常常質疑,同樣的高考考生為什么在各地參加高考成功的幾率不同,長期生活在北上廣等大城市的考生為什么一定要回戶籍地來參加考試,甚至由于命題不同還要回戶籍地讀中學等等,有些討論把問題變得非常簡單,似乎是廢除一個不公平的制度就解決了問題,公民受教育的平等權利就會得到保障。
當然,我們首先應該支持教育公平的訴求,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同樣應該看到教育公平的問題并不是在現有經濟結構不變的情況下推動機會平等就可以解決的,名義上的公民身份平等不能等同于他們在經濟地位上的平等。比如說現有分省命題的考試制度,實際上針對的是中西部地區與東部沿海地區學生在教育條件上存在巨大差異的現實,很多中西部地區高考分數線相對較低也同樣是回應這樣一個現實,異地高考改革可能不但無法解決這個起點和能力不平等的問題,反而是肯定了優質教育資源向大城市和沿海地區集中的合法性。
相關閱讀: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