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后90天:避免三種不良心理(3)
期望過高,患得患失
每次考前考后,總有那么一些學生愁眉苦臉,他們經常問的一個問題就是:哎呀,這道題我為什么只能拿到一半的分數呢?那另一半分數我要怎樣才能拿到呢?
此種情況多出現在成績中等以上的考生中間。他們由于自身素質較好,周圍人期望值很高,所以對自身也要求比較高,于是力求每分必爭。而事實上,依據這些考生的能力,這道題目的后20%的分數,他們是很難拿到的,但是,因為長期糾結于某道難題拿不到全分,以致這些同學的自信心備受打擊,從而節節敗退。
這部分考生要明白一個道理:高考是選拔性考試,高考試題中有20%是難度較大的,某種程度上說,就是憑借著這20%,將考生們分別扔進了985的院校、211的院校或其他院校。對策: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定位
每個人的能力和基礎是不同的,所以,考生應對自己有一個正確定位,知道哪些題目是給自己做的,哪些題目是自己盡力而為的,遵循心理學中的“最近發展區”原理,讓自己享受成功感。但不是說就徹底放棄這些題目,而是平時做難題時,不要把它看成一個大塊,因為這樣看到難題不會做就容易泄氣,而應看成一個個分數點,盡量分步解答,能拿多少分就拿多少。
面對各種難題時,還可以采取這樣的心理“戰略”:我覺得難別人也會覺得難,但我不畏難;我覺得容易別人也會覺得容易,但我不大意。甚至有時要學會放棄,所謂“欲速則不達”。難點一個一個地解決,戒驕戒躁,最后,水到渠成。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王錚)
分享“高考最后90天:避免三種不良心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