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倒計時:因為太在意 所以不平靜
因為渴望,所以倒計時
說到高考倒計時牌,有人歡喜,有人憂。
據說“倒計時”來源于火箭倒數發射程序。1926年3月16日,世界上第一枚液體火箭在美國馬薩諸塞州發射成功,34年后,當時的蘇聯成功地發射了世界上第一艘宇宙飛船“東方一號”。不久,德國的烏發電影公司拍攝了描寫太空旅行的科技幻想片——《月球少女》。該片導演弗里茲·朗格在火箭發射的鏡頭中設計了“……3、2、1、發射!”的倒數發射程序。該科幻片放映后,在世界上引起轟動,導演弗里茲·朗格設計的倒數發射程序,更引起了火箭專家們的極大興趣,專家們認為,該程序設計十分科學,它簡單明了,清楚準確,突出地表現了火箭發射的準備時間逐漸減少,使人們思想集中,產生發射就要開始的緊迫感。
從此,倒數計時發射程序就在火箭發射中被普遍采用了,并廣泛應用到其他領域的計數和計時中去。
倒計時是如何讓人們產生緊迫感的呢?
前提是你重視將要發生的這件事。當你對某件事,某個結果充滿渴望,熱切盼望它的到來時,當然希望時間過得快一些,這樣每過去一秒,就離這個事件近一秒。倒計時作為一種持續的刺激,時刻提醒你,時間越短它越深入到你的身心各處,越顯示出其重要性。當那一刻終于到來時,情緒會到達頂點而噴發,你的全身心為之放松,體驗到一種極度的快樂。倒計時就是這樣作用于大腦的。
假如你根本對將要發生的事不感冒,沒有期待和欲望,那么倒計時引發不了情緒反應,那它就僅僅是一個時間而已,不帶任何附加意義。
倒計時牌的不同作用
倒計時牌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進入高三教室的,由專人或值日生負責更新日期,我想最初目的出于模仿吧,中國高考也差不多是全民高考了,一家一個孩子,兩代人關注一個孩子的未來。可是,高考畢竟參與者是廣大考生,它不像奧運會需要眾多圍觀者,且圍觀者比運動員多,高考沒有圍觀,也不需要圍觀,高考更多是智力的競賽,而智力競賽需要冷靜的頭腦,不需要過度興奮的情緒,所以個人以為“倒計時”的情緒激勵機制于高考是不適合的,不過當個日歷牌,或報時器還是不錯的。
但高考倒計時的影響關鍵在于考生怎么看待高考了,考生賦予高考不同的意義,倒計時牌就起不同的作用。
有些人認為高考日等于解放前日,倒計時牌就是解放倒計時牌嘍!去年剛大學畢業的小鄭說她高考前,教室里前面黑板一角用彩筆寫著:“距高考還有 天”。天數空著,每天由值日生更新。她那時就這么想,高考快來了,解放日也就快來了,考完就解放了呀。解放了一切就都好了。所以緊張之余還有些高興。
有些人把高考倒計時牌當作日歷牌。倒計時和高考分開看。高考是高考,倒計時是倒計時,兩碼事。但高考還是應該重視,有計劃按部就班地復習。小劉畢業于北京科技大學,現在已經工作了幾年,他說:“我高考前教室里也有高考倒計時,對我沒什么影響,反正也是復習,我還照原計劃進行,有了倒計時,省得我自己計算日期了,當個日歷牌吧。”
推薦閱讀:
報名咨詢電話:010-51291357 51291557
(責任編輯:盧雁明)
分享“2013高考倒計時:因為太在意 所以不平靜”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