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打破“一考定終身”
全國高考改革方案將會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后公布,消息一出,引起了社會的極大關注。新一輪的高考改革重點會在哪里?10月12日,在“教育與中國未來”30人論壇2013年會上,參與制訂全國高考改革方案的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接受了記者的獨家專訪。楊東平透露,在即將揭曉的高考改革方案中,基本的方向是打破“一考定終身”的制度。
一考定終身將被改變
即將面世的全國高考改革方案重點會是在哪里?
楊東平:這一考試制度的總體改革方案還在制訂之中,要等通過后才能做更詳細的解讀。但高考改革的基本原則其實在2010年頒發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很明確,改革的關鍵就是落實和細化。
如何體現高考改革的基本價值所在?
楊東平:就是要平衡幾個方面不同的利益,包括社會和家長強調的社會公正,高校強調的科學選拔人才,政府要引導基礎教育,改變應試教育的傾向。當前分分計較的評價模式肯定不是很好的方式,高考改革最主要就是要打破這種一考定終身制度,還有進行分類考試。
怎么分類?
楊東平:至少分兩大類,一類是高職高專,一類是普通高校,考這兩類學校的學生不再綁在同一輛車上。高職高專可以大量改為單獨考試或者注冊入學,根據高中會考的成績加上適當的技能測試即可。至于普通高校,從趨勢上看,研究性大學優秀人才的招生跟大面積的普通學校招生將有區別,有自己獨特的選拔方法。
大面積上本專科學生,他們的高考會怎么變?
楊東平:這類學生的高考將比較注重加強高中學業水平的評價。基本的方向是強化高中的會考成績,還有高中的綜合評價,再有就是高校的面試。把這三個方面納入到高考的評價當中,從而改變單純的一考定終身。當然,改革也要體現在中考、初中學業水平和綜合素質的評價方面。
這樣會不會導致壓力下移?
楊東平:這個問題一直很糾結。很多人會說既然有高考,為何還要會考?但實際上只考一次的應試壓力也并不會降低,所以分解成若干門學科來看相對而言有其合理性,強化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是現階段改善高考制度可能性比較大的選擇。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