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將調研高考文理不分科 具體時間表尚未敲定
文理分科好,還是不分好?這是教育界思索多年的一個命題。近日,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有關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內容中明確了“不分文理科”的方向,將文理分科問題再次提上議程。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江蘇曾經探索過文理不分科,但是沒有成功。在新的改革形勢下,文理不分科仍將是江蘇改革的一個方向,但是具體的時間表目前還不能確定。
[各方反應]
學生:
不用為選科煩神了,但擔心負擔加重
“文理不分科”的消息,牽動了廣大高中學生和家長的心。其中最關心的,莫過于現在高一的這屆學生。
南京九中高一學生小林告訴記者,聽說江蘇2016年高考要改革,也就是說很有可能從自己這屆開始。不知道“文理不分科”會不會實行,后面的分班直接跟這個有關,大家都在等消息。“如果文理不分科的話,就表明不需要分班了,大家學的都一樣,也不用為選科而煩神了。”小林說,自己的文理科長處不明顯,物理強一點,但是化學生物都較弱,文科方面歷史政治現在還行,不曉得以后怎么樣。如果要選科,恐一時難以抉擇。不過他現在最擔心的是,如果文理不分,是不是意味著九門學科都要學,那樣負擔就太重了。
高三學生小黃選的是物理化學組合。他告訴記者,如果文理不分的話,他可能會選物理政治這個組合,因為自己這兩門比較強。可惜當初分班里,沒有這種組合。考慮到以后高校好就業的專業偏理工科,所以當時選擇了理科,但是很擔心化學會拖后腿。“我覺得文理不分比較好,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和興趣來選專業。”
中學老師:
不用刻意“學這個不學那個”了
對于“文理不分科”,教育界人士普遍認為,這個方向有利于基礎教育階段人才的培養。
南京五中的物理高級教師孫松慶認為,文理不分對學生成長是有益處的。對于中學來說,不用刻意讓學生必須“學這個不學那個”,給教學帶來了平衡。而目前高二的分班,學生的學科興趣還不成熟,強制性地分科,并不是興趣特長的體現,不利于其長足的發展。文理不分科,可能學習的深度不如以前,但是從廣度上看,學生的知識面拓寬了,可以了解到各個學科最前沿的動向,這對他們的成長是有好處的。
南京市教科所科研員洪劬頡認為,不分文理科有助于學生整體思維和綜合能力的培養,更多體現高中教育的基礎性、綜合性和選擇性的特點。過早分文理科,人為地窄化學生的人生選擇面和興趣,從而使人生過早定型。而不分文理科,原先的理科生人文素養會更高一點,原先的文科生則科學精神會更強一點,有利于全面發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學生個性突出,高中生正是人生個性形成與發展的階段,原先很多學生一旦選擇了文科或理科,就難以發展個性,而取消文理分科,則可以使學生在人生生涯規劃時期,具有更充足的時間來發現、培育自己的個性。
(責任編輯:閆桂超)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