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改革試點 探索更公平高考道路
從“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到怪題連連的高校自主招生,填鴨式教育、唯分數論的教學方式……多年以來,中國高考制度中的一些弊病廣受詬病。近日,《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正式發(fā)布,高考將經歷1977年以來力度最大的改革。上海被列為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省市之一。學者、教育工作者對試行在即的高考改革態(tài)度積極樂觀,認為這是在追求高考公平道路上走出的重要一步。
根據新政策,今后,學生高考錄取總成績由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yè)水平等級考試3個科目成績組成。改革還將探索基于統(tǒng)一高考和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這意味著,高中階段乃至整個普教階段的教育方式將有所改變,學校在管理方面也將面臨新挑戰(zhàn)。
在華東師范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專家侯定凱看來,此次改革亮點頗多,特別是凸顯了相關政策間的呼應。他說,過去高考招生制度在選拔性上有層層加碼的趨勢,每個政策都在加劇學生的分層。但實際上,過度甄別不但不利于公平原則,甄別本身的科學性也值得懷疑。
他舉例說,過去通過自主招生的聯(lián)考加分、統(tǒng)考前招生等方式,導致優(yōu)等生在各種競爭中“贏者通吃”的現象,損害了大多數學生的競爭機會。新的高考制度把自主招生安排在高考后,不得進行聯(lián)考方式,且對統(tǒng)一加分制度進行了嚴格限制,這些都回應了公眾對公平的訴求。
侯定凱認為,取消高中階段文理分科教學既可避免學生過早分化和固化學術興趣,又有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他指出,在人才的選拔上,學生可以從兩次英語考試、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平行志愿政策等改革中獲得更多的選擇機會。高校選拔人才或將設置更多合理的“觀察點”。
高考制度的改革會給中學教育帶來怎樣的影響?在張堰中學校長樊漢彬看來,高考制度改革將使素質教育導向更加清晰。他說,此次改革將在原有制度傳承的基礎上,完善現代考試制度體系。學校也將從偏重育分教學、知識傳授教育轉向強調育人教學和成人教育。
上海市教委透露,上海將結合實際,制定相關改革方案。目前,方案正在加緊修改完善,并將按規(guī)定程序報批。
(責任編輯:商興龍)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