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浙江高考改革方案讓高考走向內涵公平
“高考改革方案從簡單的分數公平,邁向更符合教育和人才成長規律的內涵公平。”提及本次高考改革的意義,上海師范大學原校長張民選如是說。
事實上,早在高考“指揮棒”變動之前,許多國內高校在招生錄取和人才培養方面都已實施改革,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從以往的關注高考總分,變為關注學生的興趣特長,從注重學科知識到注重“寬基礎”“通識教育”。
復旦大學、上海交大等名校從2005年開始,就在上海及江浙地區展開自主招生預錄取試驗。以“千分考”聞名的復旦能力水平測試,200道題覆蓋高中10個學科,正是希望減少因過早文理分科和片面應試給學生帶來的知識結構性缺陷。
“片面的文科或理科‘專才’都不利于人的全面發展。高考改革方案將有效改變學生選擇性不夠和過度偏科等問題。”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郭為祿說。
而上海高考改革方案中提出的“建立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一項,無疑是這些已實施自主招生多年的部屬高校的核心關注點。復旦大學招生辦主任丁光宏認為,“這是高中生3年的真實記錄,將促使人才選拔,從只看‘冷冰冰的分’,到關注‘活潑潑的人’”。
(責任編輯:商興龍)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