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新方案:高一起開展職業規劃提上日程
近日上海高考改革方案公布后,將對高中教學產生哪些影響,成為考生與家長關注的焦點。早報記者走訪了上海4位普通高中校長與1位中職校長,請他們談如何看待與響應高考改革新方案。
醞釀方案迎接改革
上海曹楊二中校長王洋表示,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的“6選3”方案多達20多種選擇,使學生進入高中后,必須逐步明確自己的個性特長、興趣愛好、適合自己的科目,也使學校必須加強職業生涯指導,給學生更合理的選擇建議。
上海東昌中學校長趙國弟說,高中分類建設留出很大空間,學校將豐富校本課程,增加有利于學生素質提高的實踐活動。學生可選擇感興趣的選修課,或參與一些實踐研究性課程。“這個空間騰出來后,意味著學生可以自由發揮,能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這是高考改革對于學生發展、高中發展帶來的利好。”
民辦交大南洋中學校長董俊平表示,將增加人力、物力進行專門研究,納入各高校對專業的學科要求,同時借鑒歐美大學申請入學的模式,重新設計學業生涯和職業生涯的指導系統。
市八中學則第一時間響應改革,正醞釀在高一年級下半學年試點“走班制”,開設6門等級性學業水平考試探索性課程,讓學生選擇喜歡與擅長的幾門學科嘗試走班。到了高二學校將逐步開設拓展型課程,保證與高一課程的延續性。
一致肯定改革積極作用
響應高考改革的同時,5位校長也道出了對改革的看法。
作為民辦高中的校長,董俊平認為,這次改革既肯定了現存制度的歷史貢獻,也借鑒世界發達國家招生錄取體制合理成分,是對教育的需求多樣化、公平選材的回應。
在看過上海高考綜合改革方案后,王洋第一感覺就是“選擇性非常豐富”。“跟原高考方案相比,選擇性多了很多,且大學專業設置對學生限制很少。‘6選3’的組合多達20種,總有一款比較適合學生。”
市八中學校長盧起升表示,實施高考綜合改革新方案后,學生可從6門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科目中自主選擇3門,這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權。“學生可以結合自身志趣和特長,自主選擇科目、難易程度和考試時間,而且高中學業水平考各科目隨教、隨考、隨清,分散了學生的學習壓力。”盧起升說。
對于外語科目一年兩考,趙國弟認為這發出一種信號:一年多考將是未來走向,“不同科目增加考試是負擔,同一門科目增加考試機會,可以減少風險從而減輕心理負擔。”
上海市城市科技學校校長張巨浪表示,高考改革為中職學生多元發展指明方向,兼顧了不同類型學生的成長,有利于中職學生按照技術技能型人才成長規律,更好的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