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的方案是好的怎么運作是關鍵
1963年進入中科大學習近代物理,2014年回到中科大過起退休生活,半個世紀,朱清時學習辦公的地點從北京的玉泉路校園變更到了合肥的微尺度實驗室;期間輾轉青海、大連、合肥、深圳等國內外城市。
退休后的朱清時,毫不掩飾自己對教育的理解和感悟。他更像是一位老師,經歷、見證、思考、踐行,今后還要寫下自己所有的心得。
與朱清時聊天,能明顯感受到,他更愿意探討教育的意義、教育的本質、教育的方式。68歲的老人將自己半百的歲月都投身于科研、教學和管理;已經退休的狀態(tài)下,也沒停止這些思考與探討。比如,孩子們看什么樣的書更有益;比如中美學生價值觀的差異;再比如中國人為何那么關注并急切地盼望諾貝爾獎。
高考改革的方案是好的怎么運作是關鍵
記者:國家高考改革方案已經出臺了,簡而言之就是英語一年多考、文理不分科。文理不分科從某種意義來說是不是也印證和支持了南科大頭兩年打通專業(yè)、進行通識教育的舉措?
朱清時:對對對,是這樣的。中國高考、中國教育的這一問題,大家都意識到了。像這次高考改革,文理不分科這實際上是大家意識到了中國的人才分科過早、知識不全面,這樣的人才今后就不能很好地適應交叉學科的發(fā)展。
所以不能讓年輕人分科過早。如果早早把你分到理科去,結果長處在文科,那他就埋沒了,是吧?即使這個小孩的長處在理科,但你分科早,他的文科知識太少,這樣理科的人才也沒有后勁。
高考文理不分科是大家意識到的一個改革方向。南科大也在這么做,所以這一件事情就說明,中國的教改關鍵是在實踐。很多問題大家都意識到了,高考改革這次走出了一步,我覺得是在往正確方向走。
記者:改革下一步的方向還可以有哪些?或者哪些更亟待改革?
朱清時:眼下關鍵問題是要把第一步走好,不要搞砸了。怎么樣走好呢?比如說高考統(tǒng)考只有語數外三門課,其他各門用高中的學業(yè)考試成績,這樣就帶來了問題,怎么去操作?因為現(xiàn)在可能各個學校自己考或者自己監(jiān)督考,如果都要使自己學校的學生分數高一點,那就不好辦了。
好政策需要好的操作方法。現(xiàn)在高考改革的方案是好的,怎么運作這是個關鍵。高考的統(tǒng)考尚有中學想辦法幫學生作弊,現(xiàn)在幾門功課的成績學校自己給打了,那你怎么保證能夠公平?這個是操作中間的一個關鍵問題。
所以現(xiàn)在的問題不是下一步的改什么,而是這一步的改革要落地、先把它做好。做不好,大家怨聲載道,又得走回頭,還得統(tǒng)考。
記者:那在操作上您有什么建議嗎?
朱清時:操作性上關鍵就是各個學校要有一套誠信機制,當然這也是社會問題。在誠信社會這些事情問題都不大,但現(xiàn)在就是如果沒有誠信、大家都沒有底線,事情就難辦了,所以關鍵就是提高社會和各個學校建立一個誠信體制。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