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高考網,提供查院校、選專業、填志愿,高考擇校路線規劃服務
微信小程序
高校招生小程序

快速擇校

微信公眾號
高校招生公眾號

政策解讀

010-51291557

客服熱線 : 8:00-20:00

高考語文最易出現的六大丟分問題

2015-03-13 08:24:38 來源:網絡

  高考語文最易出現的六大丟分問題,下面育路高考網小編給大家整理如下。

  一、專有名詞,強行翻譯

  在翻譯文言文時,遇到一些國名、地名、年號、謚號、官職等專有名詞時,可不作翻譯,將之保留即可。因為這些名詞有其固定、特定的指稱意義,現代詞難以準確表達。強行翻譯,難免畫蛇添足。

  示例1.永樂元年入朝,留為故官。未幾,復謝去。(《明史·鄭濂傳》)

  【學生翻譯】年號永樂的年被征入朝,(留下原來擔任的官職。不久,又辭官離去)。

  【答案分析】永樂、元年分別是年號、年號開啟的年,這都有其特定意義,不必翻譯。

  【正確翻譯】永樂一年(或元年)被征入朝。

  示例2.淮南王朝,殺辟陽侯,居處驕甚。盎(爰盎,人名)諫曰:“諸侯太驕必生患……”(《爰盎晁錯傳》)

  【學生翻譯】淮南一帶稱王的諸侯入京朝拜的時候,(殺了辟陽侯,生活起居、處世表現非常驕橫)。

  【答案分析】淮南王是固定的稱謂,應保留原文。如譯為“淮南一帶稱王的諸侯”,意義就變成“淮南一帶稱王的諸多諸侯”。

  【正確翻譯】淮南王入京朝拜的時候。

  二、該譯不譯,文白混雜

  有些考生在翻譯時,往往有個別的詞語不徹底翻譯或不翻譯,對詞類活用詞翻譯不夠清晰到位,導致文白混雜,不倫不類。

  示例3:燕兵既入,有告建文帝匿其(鄭渶)家者,遣人索之。渶加廳事中,列十大柜,五貯經史,五貯兵器備不虞。使者至,所發皆經史,置其半不啟,乃免于禍,人以為至行所感。(《明史》)

  【學生翻譯】使者來了,打開看到的全是經史書籍。置其一半不打開,才免于禍患,人們認為是“至行”感應的結果。

  【答案分析】“置其一半不打開”,文白摻雜,讀者還不知具體含義,應徹底干脆地用白話翻譯:“丟下另一半未打開”。“認為是‘至行’感應的結果”,“至行”何意呢?讀者也不清楚,如此老師就覺考生不會翻譯而有忽悠之嫌。

  【正確翻譯】認為是崇高品行感應的結果。

  三、脫離語境,孤立翻譯

  在古文中,相同的詞語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的翻譯。脫離語境去翻譯具體句子,往往就難以準確。

  示例4.(原平)宅上種少竹,春月夜有盜其筍者,偶起見之,盜者奔走墜溝。原平自以不能廣施,至使此人顛沛,乃于所植竹處溝上立小橋,令足通行,又采筍置籬外。鄰曲慚愧,無復取者。(《宋書·郭原平傳》)

  【學生翻譯】原平自認為不能廣泛地施舍,致使此人顛沛流離,于是在種竹處的溝上建起小橋,讓人的腳通行。

  【答案分析】選句前的語境是:郭原平在房子旁邊種了一些竹子,春季夜里有人來偷竹筍,被郭原平偶爾撞見,偷筍的人奔逃掉進了水溝。于是句中的“顛沛”就應翻譯為“跌倒”。另外,句中的“足”,也應譯為“足以”,意即郭原平盡量將橋建得寬。

  【正確翻譯】自認為不能廣泛地施舍,至使此人跌倒,于是就在種竹處的溝上建起小橋,讓人足以通行。

  示例5.希賢與嚴忠范等奉命使宋,請兵自衛。伯顏曰:“行人以言不以兵,兵多,徒為累使事。”(《元史·列傳十四》)

  【學生翻譯】出行的人要靠語言能力而不靠兵器鋒利,兵器多了,只能徒然使事情受到牽累。

  【答案分析】“行人”不是出行的人。因為前面說是奉命使宋,故應譯為:出使的人。“以言不以兵”,“兵”不是兵器,前面有句“請兵護衛”,故“兵”應為:士兵或武士。

  【正確翻譯】出使的人要靠語言能力而不靠武士隨從,隨從武士多了,只能徒然使出使的事受到牽累。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高考專業報名咨詢
  • 意向專業:
  • 學生姓名:
  • 聯系電話:
  • 出生日期:
  • 您的問題:
  • 《隱私保障》

高考低分擇校動態

免費咨詢

在線咨詢
錄取幾率測評
掃碼關注
官方微信公眾號

官方微信公眾號

電話咨詢
聯系電話
010-51291557
返回頂部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第一页 | 外国一级AⅤ在线观看 | 日韩AV一本二本在线观看 | 永久免费视频片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