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高考網,提供查院校、選專業、填志愿,高考擇校路線規劃服務
微信小程序
高校招生小程序

快速擇校

微信公眾號
高校招生公眾號

政策解讀

010-51291557

客服熱線 : 8:00-20:00

江蘇高考語文專題訓練:《論語》(選讀)理解

2015-10-19 07:11:35 來源:網絡

  編輯推薦:2016年江蘇高考語文訓練題匯總

  1.(2014浙江五校聯盟高三聯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

  子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后素。”曰:“禮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1)孔子的《論語》中的“禮”是指什么?請簡要解釋。

  (2)結合以上三則材料,談一談孔子的思想體系中“仁”和“禮”的關系。

  解析:本題三段材料均選自課內,所以如果熟悉課文,解答起來就容易了。第(1)問考察對“禮”的認識,只要熟悉課文就能輕松回答。至于“仁”和“禮”的關系,課內已經作了很好的解釋。本題提醒考生,復習時一定要注重課內基礎知識的鞏固。

  答案:(1)用以區別尊卑貴賤的社會制度及與之相應的禮節儀式。

  (2)“禮”是建立在“仁”的基礎上的,是“仁”的外在表現。仁是禮的內在根據,仁心外化而成禮,依禮而行而成仁,這兩個方面互為表里相輔相成,恰成辯證統一關系。

  2.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然后回答后面的問題。

  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子曰:“鄉原,德之賊也。”

  (1)在孔子看來,應當怎樣正確地評價一個人?試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

  (2)為什么孔子對“鄉原”之人嫉之如賊?

  解析:“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這句話其實已經包含了問的答案,“好”與“惡”其實就是“對人的態度”,也就是通常所謂的為人處世的“原則”。答題時不能只是翻譯這句話,而是要把這句話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明白了孔子如何評價一個人,就知道他為什么對“鄉原”之人如此厭惡了。

  答案:(1)不籠統地以眾人不講原則的好惡為依據,而應區分不同的評價者,看他們的品德和評價標準。

  (2)原因:①“鄉原”之人,看上去忠厚老實,實則同流合污、阿世媚俗;②“鄉原”之人,就是那些表里不一、言行不一的偽君子,這些人欺世盜名,卻堂而皇之地自我炫耀;③“鄉原”之人不講原則,四面討好,自私偽善;④“鄉原”之人違背了仁和禮的原則,貌似中庸,實則違背了中庸之道,偏離了人道精神和社會公正。

  3.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然后回答后面的問題。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食于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

  子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

  (1)前一章中的“忠”是指什么意思?

  (2)后兩章表現了孔子學說的基本觀念中的哪一個側面?結合內容作簡要分析。

  解析:材料選自課文《仁者愛人》。關于孔子的“忠恕”思想,教材的注釋中已經作了解釋;前一章談的是“忠”,后兩章自然說的是“恕”。第(2)問中“結合內容作簡要分析”,回答時只要把孔子的表現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就可以了。

  答案:(1)指對人盡心竭力,積極為人。

  (2)表現了“恕”這一側面。在有喪事的人旁不吃飽飯,對齊衰者、瞽者和冕衣裳者表示同情和尊敬,正是仁愛寬厚、推己及人這一恕道的表現。

  4.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題目。

  一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論語》)

  二

  隆(尊崇)禮由禮,謂之有方之士;不隆禮、不由禮,謂之無方之民。敬讓之道也。故以奉宗廟則敬,以入朝廷則貴賤有位,以處室家則父子親、兄弟和,以處鄉里則長幼有序。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禮。”此之謂也。(《禮記·經解》)

  (1)則材料中,“和為貴”所強調的儒家重要思想是:       。

  (2)結合第二則材料,簡述儒家對“禮”的作用的理解。

  解析:則材料選自《中庸之道》這一章,所體現的重要思想自然是“中庸”了。第(2)題要求分析的是“禮”的作用,而不是分析什么是“禮”,材料是從正反兩方面來談它的作用的,關鍵是能讀懂。

  答案:(1)中庸

  (2)儒家認為,禮的作用是維護社會等級制度,使“貴賤有位”“長幼有序”,從而利于管理,社會穩定。禮還可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使“父子親、兄弟和”,人們各安其分,從而達到社會和諧的目標。

  5.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然后回答后面的問題。

  ①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②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由以上兩則材料看,孔子是如何學習的?

  (2)從孔子的學習途徑中,你有何啟示,請簡要闡述。

  解析:材料②選自課文《誨人不倦》。從“好古,敏以求之”可知孔子是如何學習的,所以答題時要能讀懂一些課外的材料;“天”即是自然,四時運行,萬物生長,這是自然的規律,對此,孔子顯然是很清楚的。孔子的學習途徑是“好古”,即學習前人的知識經驗,這固然有道理,但不是途徑。思考時千萬不要以為孔子說的就是,全部都是對的。

  答案:(1)愛好古代文化,勤奮地學習文化知識,從自然萬物中悟得規律、道理。

  (2)學習不僅可以從前人的經驗中獲得知識,更應通過自己的主動學習,去體會、感悟自然,從中獲取經驗、真理。

  參考譯文:①孔子說:“我不是生來就有知識的人,而是喜愛古代的文化,勤奮敏捷地去尋求來的啊。”

  5.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

  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1)請寫出一個出自上述語段的成語。

  (2)后世學者認為,這段文字富有趣味。“趣”在何處?請談談你的理解。

  解析:材料選自課文《高山仰止》。熟悉課文內容,平時復習時注意總結歸納課內出現的成語,解答第(1)小題就很容易了;第(2)小題屬于“文學欣賞式評析題”,所謂的“趣”,體現在孔子這一人物形象身上。

  答案:(1)殺雞焉用牛刀

  (2)孔子一向提倡以禮樂治國,當他看到學生子游在武城這樣做了,本來應該表揚,卻開了一個玩笑,說未免小題大做,引起子游的反駁,孔子馬上承認自己剛才說得不恰當。子游的篤信認真、孔子的幽默風趣等都躍然紙上,意趣橫生。

  6.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然后回答后面的問題。

  ①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②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1)第②則文字中除“名正言順”外,還可以概括出一條四字成語,它是            。

  (2)用自己的話說明孔子“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中的“是”指代什么,并結合選文簡述其這樣說的理由。

  解析:兩則材料出自《克己復禮》。考生要熟悉課文所出現的成語。“是”指代的就是前面的一句,很好理解,而孔子之所以這樣說,就是因為季氏的做法嚴重違背了“禮”。

  答案:(1)手足無措(不知所措)。(2)“是”指代季氏超越等級享受歌舞(或季氏按天子的規模享受歌舞)。理由:孔子主張克己復禮,認為每個人都要按名分行事,就是要按規定的各個等級享受權利和履行義務,否則就會導致禮樂崩壞、刑罰不當、綱常混亂,季氏的行為顯然已經嚴重違反了孔子主張的“禮”,所以說“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責任編輯:盧雁明)

 1/2    1 2 下一頁 尾頁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高考專業報名咨詢
  • 意向專業:
  • 學生姓名:
  • 聯系電話:
  • 出生日期:
  • 您的問題:
  • 《隱私保障》

高考低分擇校動態

免費咨詢

在線咨詢
錄取幾率測評
掃碼關注
官方微信公眾號

官方微信公眾號

電話咨詢
聯系電話
010-51291557
返回頂部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青青青免费国产在线91 | 日本一道久高清免费的视频 | 五月天亚洲视频福利 | 亚洲小说少妇区图片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乱码 |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看观看 |